广武怀古原文
河水城下流,登城望弥惬。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龙门无旧场,武牢有遗堞。
扼喉兵易守,扪指计何捷。
天夺项氏谋,卒成汉家业。
乡山遥可见,西顾泪盈睫。
诗词问答
问:广武怀古的作者是谁?答:杨浚
问:广武怀古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广武怀古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杨浚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浚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20_3
参考注释
河水
河里的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有区别
云飞
(1).云阵飞行。《艺文类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简文帝 《答萧子云上飞白书屏风书》:“非观触石,已觉云飞。” 元 袁桷 《客舍书事》诗之七:“云飞疑到地,草长不知春。”
(2).指雨云兴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祭方丘乐章》:“雨零感节,云飞应序。”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日出 扶桑 ,云飞 苍梧 。”
(3).在云中飞行。高飞。 晋 左思 《蜀都赋》:“云飞水宿,哢吭清渠。”《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张罗沮泽,不覩鸿鴈云飞。” 吕向 注:“张网草泽而不覩鸟之高飞。” 唐 杜牧 《雁》诗:“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 瀟湘 。” 金 元好问 《浩然师出围城赋鹤诗为送》:“明年也作江鸥去,水宿云飞共一天。”
(4).比喻快速行进。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虎啸风腾,云飞电掩。”《隋书·炀帝纪下》:“高帆电逝,巨舰云飞。”《 * 词话》第九十回:“那 小张 掩口应诺,云飞跑去。”
(5).比喻才情奔放。《艺文类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牋记风动,表议云飞。” 隋 卢思道 《卢纪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6). 汉高祖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因用“云飞”谓奋发有为。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让骠骑表》:“翰起云飞,拂翼虹路。”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理应识是识非,知滞知微,使无才者泥伏,有用者云飞。” 宋 王禹偁 《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 汉高祖 ﹞斩蛇于大泽,逐鹿于中原,云飞 丰 沛 之间,雷动 崤 函 之地。”
(7).比喻远走高飞。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云飞同去国,星散各殊方。” 明 高启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诗:“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 笠泽 天茫茫。”
(8).飘扬貌。 宋 张先 《宴春台慢·东都春日李阁使席上》词:“雕觴霞灩,翠幕云飞。”
(9).道教语。谓升天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卢躭 ﹞少栖仙术,善解云飞。”《云笈七籤》卷七四:“﹝ 隐栖子 ﹞必当羽化云飞,岂止龟鹤齐寿。”
不断
(1)
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
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
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草绿
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相接
(1).交接,相交。《礼记·聘义》:“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2).连续;连接。《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相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及 云 之论 机 ,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友于耳。”
(3).犹迎接。《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卫文公 燬 远远相接。”
龙门
楚国都城郢城(现在在湖北省江陵县西北)的东门
无旧
没有旧交情。《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刘使君 与 孙将军 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説。”参见“ 无旧无新 ”。
武牢
虎牢关 之简称。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虎”为“武”。 唐 孟郊 《上河阳李大夫》诗:“ 武牢 鏁天关, 河 桥纽地机。” 唐 雍陶 《河阴新城》诗:“自有此来当 汴口 , 武牢 何用锁风烟。” 唐 柳宗元 《战武牢》诗:“战 武牢 ,动 河 朔。”
遗堞
残存的城堞。 唐 沉佺期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故基仍岳立,遗堞尚云屯。” 宋 苏辙 《滕王阁》诗:“餘思属湖山,登临寄遗堞。” 元 郝经 《白沟行》:“沟上残城有遗堞,岁岁 辽 人来把截。”
扼喉
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要危事》:“臣观其衝要,视其山川,信是 河西 扼喉之地。” 宋 邵雍 《观七国吟》:“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 * 奚足惊?加以 苏 张 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天夺
为上天所禠夺。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顾残年而气若尸居,听成命而魄疑天夺。”参见“ 天夺之魄 ”。
项氏
指 项籍 。 汉 班固 《史述赞·述高纪》:“ 项氏 畔换,黜我 巴 汉 。” 晋 潘岳 《西征赋》:“虐 项氏 之肆暴,坑降卒之无辜。”参见“ 项王 ”。
家业
家产
家业富厚
乡山
家乡的山。借指故乡。 唐 顾况 《洛阳早春》诗:“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明 张羽 《赠僧还日本》诗:“杖锡总随缘,乡山在日边。” 清 厉鹗 《上冢》诗:“十月乡山上冢天,晴光尽趁过湖船。”
可见
可以看得见,可以知道
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