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作者:赵彦伯 朝代:唐代

原文

出豫垂佳节,凭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诗词问答

问:《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的作者是谁?答:赵彦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赵彦伯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彦伯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82-16

参考注释

出豫

(1).指出于豫卦。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之二:“成文兴大雅,出豫奏钧天。”按,《易·豫》有“先王以作乐崇德”之语,故云。

(2).谓天子秋日巡游。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日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诗:“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旧唐书·方伎传·一行》:“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

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凭高

登临高处。 唐 李白 《天台晓望》诗:“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 渤 。” 前蜀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诗:“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明 刘基 《念奴娇·红树》词:“凭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远。”

亦作“ 凭高 ”。凭借高处。 清 黄鷟来 《回澜阁》诗:“河流此日望迴澜,杰阁凭高纵大观。” 清 黄鷟来 《文选楼怀古》诗:“不用凴高叹陈迹,江山文藻自长存。”

梵宫

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 武阳东 ,暂解征鞍憩梵宫。”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皇心

皇帝的心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皇心凭容物,民思被歌声。”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乐歌·迎神歌八解》:“坛可临,奠可歆。对泯祉,鉴皇心。”《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皇心缅且感,吉蠲奉至诚。”

尘界

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为十八界之一科。六尘所构成的虚幻世界叫尘界。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皇心满尘界,佛跡现虚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十人称自古稀,残生不久留尘界。” 清 于颍 《丁酉秋客长干访友苍师次壁间韵》:“寥寥尘界外,永夜坐闻鐘。”

佛迹

见“ 佛迹 ”。

亦作“ 佛跡 ”。1.相传 释迦牟尼 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此塔前有佛跡,起精舍,北户向塔。”《菩萨本生鬘论》卷四:“设不想念,或覩佛跡及行像者,随分供养生随喜心,所获福报不可穷尽。”参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

(2).借指佛法。 南朝 齐 张融 《门论》:“汝可专遵於佛迹,而无侮於道本。”

虚空

心中无着落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长寿

寿年久长

考虑到他小孩时期体弱多病这个事实,他的长寿可说是不简单的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际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众的人

(3) 特指天子

大通

(1).犹大道。《庄子·大宗师》:“ 颜回 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古人仰準阴阳,俯协刚柔,中识理性,使三才相善,同会於大通,所以穷理而尽物宜也。”

(2).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服不视,行不观,言不议,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穷,异而不见怪,容而与众同。无以名之,此之谓之通。”

(3).谓宽宏豁达。 晋 陈寿 《表上诸葛氏集目录》:“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4).谓大亨通,吉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今年是大通之年,我有心待交他将着 刘二 两口儿骨殖还乡,认他伯父。”

宝偈

(1).佛教语。对偈颂的敬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一窥宝偈,庆溢心灵,三復幽宗,喜盈身意。”《法苑珠林》卷一○七:“晨朝宣宝偈,夕夜虔诚恭。近求出苦海,远念法身踪。” 唐 赵彦昭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2).道教亦借以指修炼的歌诀。《云笈七籤》卷五七:“四九宝偈,除诵守精,修奉太和,不亏不盈。”

受记

(1).亦作“ 受纪 ”。指接受祭享。《汉书·司马迁传》:“五年而当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记。”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元新改,立明堂,朝诸侯及郡守受正朔,各有山川之祀,故曰诸神受记。” 明 唐顺之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

(2).佛教语。称佛记弟子来生因果及将来成佛之事为记别,接受记别,叫做受记。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知是 范道 要求受记,故此昼夜啼哭。”《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佛经上常説:‘受记成佛。’你能受记,就能成佛;你不受记,就不能成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