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歌赐襄王原文
汉江滔滔出嶓冢兮,伟兹巨浸壮南邦兮。
万有千里流无穷兮,逶逶迤迤志必东兮。
于戏汉水殆与天地同始终兮。
诗词问答
问:汉江歌赐襄王的作者是谁?答:朱祁镇
问:汉江歌赐襄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注释
1.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
参考注释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嶓冢
山名,在(1)甘肃省天水市和礼县之间;(2)陕西省宁强县北部
巨浸
(1).大水。指大河流。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 鬲津 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唐 卫次公 《渭水贯都赋》:“原夫 渭 者 雍 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孟子之书有巧妙处》:“吾谓此一章似 长江 巨浸,瀰漫无际,而浑浩回转,不可名状。” 清 黄景仁 《望泗州旧城》诗:“ 泗 淮 合处流汤汤,作此巨浸如天长。”
(2).大水。指大海。 唐 许彬 《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诗:“不易识 蓬瀛 ,凭高望有程。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 太湖 ﹞虽北压 扬子江 而东抵巨浸,河渠至多,堙塞已久,莫能分其势矣。” 孙中山 《建国方略·行易知难》第四章:“倘无罗经以定方向,则汪洋巨浸,水天一色,四顾无涯,谁敢冒险远离海岸,深蹈迷途,而赴不可知之地哉?”
(3).大水。指洪水。 宋 陆游 《读夏书》诗:“巨浸稽天日沸腾,九州人死若丘陵。”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呜呼!巨浸、大疫, * 成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授经图>》:“此书旧无刊本, 大梁 水后, 西亭 藏书数万卷皆付巨浸。”
(4).大水。指大湖泽。《宋史·食货志上一》:“ 太湖 者,数州之巨浸,而独洩以 松江 之一川,宜其势有所不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其山滙於巨浸中,是名 西湖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蟾蜍》:“ 嘉庆 己卯八月, 河 决, 开封 兰阳 一带皆成巨浸。”
南邦
南国;南方。《诗·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 ,定 申伯 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大畜》:“南邦大国,鬼魅满室。讙声相逐,为我行贼。” 元 揭徯斯 《送也速答儿赤序》:“国家臣妾万邦,南邦为一,餘六十年而教化不兴,风俗日坏,奸宄屡作者,任法律而务财用也。”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南邦存亡呼吸, 向 ( 向荣 )军既不能援, 陈金綬 盛保 所带官军,尚不知行抵何处。”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考其职掌,是属清庙之官,列彼礼文,半杂南邦之典。”
万有
犹万物。《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初胚胎,万有权舆。”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照烛三才,暉丽万有。” 明 徐渭 《坐卧房记》:“而一室之中,可以照天下,观万有,通昼夜,一梦觉而无不知。” 冰心 《春水》诗:“万有都在睡梦中呵!除却零零的露珠谁是伴侣呢?”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无穷
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乐亦无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受享无穷。——清· 黄宗羲《原君》
传之无穷。
后患无穷
无穷的悔恨
逶逶
安详从容貌。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阴阳和平之人,其状逶逶然,随随然,顒顒然,袞袞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厥惟退食,必逶逶而有仪。”
迤迤
斜延貌。 宋 沉与求 《石壁寺》诗:“迴廊迤迤穿危嶠,侧涧涓涓露浅沙。” 元 袁桷 《次韵瑾子过梁山泺三十韵》:“水花碧团团,云叶白迤迤。”
相连貌。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诗:“檣形櫛櫛斜,浪态迤迤好。”原注:“迤,徒何反。”
于戏
亦作“ 於熙 ”。犹於乎。感叹词。《礼记·大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史记·三王世家》:“皇帝使御史大夫 汤 庙立子 閎 为 齐王 。曰:‘於戏,小子 閎 ,受兹青社!’” 司马贞 索隐:“於戏,音呜呼。戏,或音羲。”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於熙文考,天授弘造,渊玄其深,巍峩其高!” 唐 吴少微 《哭富嘉谟》诗:“吾友适不死,於戏社稷臣。”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於戏盛德事,慨想 轩 与 羲 。”
汉水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始终
自始至终
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渔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