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彭泽原文
气灵风鹤屐折齿,壁后寘人汗如洗。樵渔杂沓坐林间。
蜉蝣尘埃不可攀,石头扰扰柴桑閒。
诗词问答
问:东山彭泽的作者是谁?答:邓林
问:东山彭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林的名句有哪些?答:邓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风鹤
(1).形容疑惧惶恐,自相惊扰。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若轻为移蹕,则风鹤频惊,臣罪谁諉?”《明史·熊廷弼传》:“乃仓皇风鹤,偕 化贞 并马入 关 。” 清 黄宗羲 《辩野史》:“而羣小自为风鹤者,则有二节。”
(2).指战争的消息。 清 顾炎武 《与汤圣弘书》:“向有栖跡 华山 之愿,因烽 * 传,暂居 汾 曲。近者风鹤稍寧,而 关中 二三君子重理前説,将建考亭书院。” 清 陆云标 《庚申岁陈墓镇记略》:“乃警魂未定,风鹤频闻。” 叶圣陶 《乡里善人》:“甲子之岁, 吴 越 构兵。风鹤频传,闔邑惶恐。”
折齿
(1).折断牙齿。《左传·哀公六年》:“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杜预 注:“孺子, 荼 。 景公 尝衔绳为牛,使 荼 牵之, 荼 顿地,故折其齿。”后用为为人民操劳的典实。 赵朴初 《感遇--为周总理而作》诗:“回首丘山,折齿孺子。”
(2).指备受挫辱。 汉 邹阳 《狱中上书》:“ 范雎 摺脇折齿於 魏 ,卒为 应侯 。”参见“ 折胁 ”。
(3).《晋书·谢鲲传》:“邻家 高氏 女有美色, 鯤 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 幼舆 折齿。’”后用为调戏妇女被拒而受惩的典故。 唐 韩偓 《<香奁集>序》:“麄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慙。”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踰墙已成,折齿唯命。”
樵渔
(1).樵夫和渔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唐 岑参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唐 于鹄 《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2).打柴和捕鱼。 宋 苏轼 《唐陆鲁望砚铭》:“甘杞菊,老樵渔。” 清 方文 《赠张甥晢如冠》诗之二:“翱翔天尺五,勿似舅樵渔。”
杂沓
亦作“ 杂遝 ”。纷杂繁多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唐 杜甫 《丽人行》:“簫管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骄奢》:“其暴殄之最甚者,莫过於 吴门 之戏馆,当开席时,譁然杂遝,上下千百人,一时齐集,真所谓酒池肉林,饮食如流者也。” 茅盾 《路》五:“接着是杂沓的脚步声,接着是窗玻璃响。”
蜉蝣
亦作“ 蜉蝤 ”。1.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 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阴。” 颜师古 注:“蝤音由,字亦作蝣。” 晋 郭璞 《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寧知龟鹤年。”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否则只好朝生而暮死,与蜉蝣同寿。”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云天谊,詎可量,匡救蜉蝣离虎狼,復垂怜閫内荆釵,使夫妻团圆无恙。”
(3).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 韩 柳 门户,而先扫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轻 温 李 :何蜉蝣之多也。”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后》:“此而羣喙犹未息也,吾请质诸圣训以扫俗学之蜉蝣,稽诸圣言以靖伪儒之簧鼓。”
(4).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石头
(1) 大小、形状不定的矿物质凝结物;岩石
滚下山的石头
(2) 石头城,今之南京
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柴桑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