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原文
气候辄未定,寒暄朝暮间。挟纩水风生,衣綌川阳还。
绿草藏邃岸,枯栎植高山。
且非天时异,顺理心自闲。
诗词问答
问:朝暮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朝暮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气候
(1) 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亦泛指时令
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宋· 陆游《园中书触目》
(2)
(3) 给定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发展所示的变动着的大气状态
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一个团体或一个时期流行的倾向或环境条件
政治气候
(5) 比喻结果或成就
成不了气候
未定
尚未确定
行期未定
寒暄
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从早到晚;无时无刻
朝暮思念
挟纩
(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 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纊。” 杜预 注:“纊,绵也。言説(悦)以忘寒。” 晋 潘岳 《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寒士挟纊。”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逆萌》:“管取春温如挟纊,组练三千。” 清 秋瑾 《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貔貅海上军容壮,冒雪凌霜如挟纊。”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绵》:“其治丝餘者,名锅底绵,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谓之挟纊。”
风生
(1).起风。 晋 潘岳 《为诸妇祭庾新妇文》:“室虚风生,牀尘帷举。” 唐 李白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诗:“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2).犹言雷厉风行。《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廻避。” 颜师古 注:“风生,言其速疾不可当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遇事风生,吏民称快。”
(3).形容气氛活跃。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 张九龄 论辩风生,升此座,餘人不可阶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俄而 文皇 到来,精彩惊人,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伟如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区上并不了解他,只觉得他谈吐风生,学问渊博,对他非常客气,也就相信了他。”
绿草
绿油油的草,绿色的小草
邃岸
高峻的崖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南北邃岸凌空,疎木交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邃岸天高,空谷幽深。”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杜氏新书》:“今吾亦冀众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举举西州士,来为邦国华。艺文尤尔雅,经术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参见“ 高山景行 ”。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
(3).少数民族名。 清 魏祝亭 《两粤傜俗记》:“其在西者,种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天时
(1) 自然运行的时序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今天时顺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必有得天时。
是天时不如地利。
(3) 天命
非为天时。——《三国志·诸葛亮传》
(4) 时候
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钟,只好散了。——《老残游记》
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闲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顺理
(1).遵循道理。《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晋 张华 《鹪鹩四赋》:“委命顺理,与物无患。”《朱子语类》卷八:“‘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2).有条理,不紊乱。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二贤推盪往反解材之势,纵復得解,非顺理之作,顺理析之,岂得推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君臣唱和,雅合顺理之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洁浄光彩,根根顺理飘扬。”《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姑娘没曾这么冷静地顺理想过。”
(3).方言。整理。《十月》1982年第5期:“这个烂摊子,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拾掇好的,就像倒了一座大厦,光这碎石烂瓦、破檩糟椽,怎么个顺理?顺理完了,地基也得重新清理。这个担子,可非同小可!”
自闲
(1).亦作“ 自閒 ”。悠闲自得。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问君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宋 苏辙 《南斋竹三绝》之一:“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明 高攀龙 《夏日闲居》诗:“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閒。”
(2).谓自设防范。《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致位显处,以直自闲,夫尝苟辞气悦人。” 郭沫若 《<虎符>附录·写作缘起》:“但在故事里却丝毫嗅不出这样的气息,足见得他们很能以礼自闲,我在剧中也就写成了这样。”
见“ 自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