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应真歌题唐人画原文
汤汤渤澥云天寥,古先生此为游遨。
龙伯海若夷儿曹,执圭鞠𦜕纷趍朝。
天吴前导悬旌飘,持杖荷拂遑辞劳。
入水不溺趺坐牢,髡帣蟹族承裾绦。
连行据背骑文鳐,俯视直彻万丈涛。
有鱼小首不目逃,卓立背者笠棕毛。
渡杯偶后曲录腰,笑谓前我讵我骄。
之而颊𩑔腾长蛟,指挥如意无鞭敲。
和南磬折心枯焦,袈裟风拂披七条。
一□昂首悲且翘,何不可度以手招。
倚柏一晌聊逍遥,翻却公案谁訾謷。
眉毛拖地光白毫,青童后随牟彭乔。
伯呼仲诺比漆胶,神龟在手非卜繇。
伛偻杖锡苍崖坳,持果相馈来猿猱。
肩随蹀步意陶陶,吾宗机示成神交。
大胸出目𧴁兮獒,徐行驱走如羊羔。
念珠百八三藏包,忘言纵目穷青霄。
绘事妙诣真神超,楞伽贯休名未标。
飞白得之子云萧,以书通画妙义苞。
金刚四句偈不殽,弥勒楼阁珠林高。
诗词问答
问:十六应真歌题唐人画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十六应真歌题唐人画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八
参考注释
汤汤
(1)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 清凉山。——《歌声》
(2) 广大貌;浩茫貌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 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3) 形容非常流利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渤澥
即 渤海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浮 渤澥 ,游 孟诸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渤澥 ,海别支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将随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 清 曹贞吉 《文殊院观铺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鲸波万里连 渤澥 。”参见“ 渤海 ”。
云天
天空高处;云层上面
直上云天
古先生
东汉 末有 老子 入夷狄为浮屠的传说,至《老子化胡经》、《西升经》等道经,益增附会,证成其说,谓 老子 西游化胡成佛,并以佛为其弟子,自号为“古先生”。后世因以“古先生”借称佛及佛像。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深洞长松何所有,儼然 天竺 古先生 。” 赵殿成 笺注:“《西昇经》:‘ 老子 西昇,开道 竺乾 ,号 古先生 。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李荣 注:‘ 竺乾 者,西域之国名也。号 古先生 者,谓无上大道先天而生。故曰 古先生 ,即 老子 之别号也。’” 唐 白居易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絶宾友见戏十韵》:“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原注:“ 竺乾 古先生也。”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当户古先生,鬼工迄未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琉璃青黯黯,静对古先生。”
游遨
嬉游;游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封列侯”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始 质 为单家,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参见“ 遨游 ”。
亦作“ 游敖 ”。亦作“ 游驁 ”。漫游,游历。《诗·齐风·载驱》:“ 鲁 道有荡, 齐子 游敖。”一本作“ 游遨 ”。 朱熹 集传:“游遨,犹翱翔也。” 陈奂 传疏:“游敖,犹敖游也。”《鹖冠子·王鈇》:“游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爱,祸灾同忧。”《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汉 高诱 注:“驁,千里马名也。王者乘之游驁,因曰驥驁也。”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乘良策肥,千里游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游遨,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明 陈献章 《漫题》诗之二:“饭蔬食饮水,曲肱谢游遨。”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然而鵾鹏化焉,蛟龙藏焉,万宝之都,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昔闻承平贵公子,软裘宝马夸游敖。”
龙伯
(1).指 龙伯国 的巨人。 唐 张说 《入海》诗之二:“ 龙伯 如人类,一钓两鼇连。”《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至若 龙伯 、 海若 、 江妃 、 水母 ,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
(2).喻指渔者。 唐 李白 《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鼇, 任公 获其巨鱼。” 清 赵翼 《晚泊》诗:“远火晚廻龙伯驾,荒芦寒打雁奴更。”参见“ 龙伯国 ”。
海若
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王逸 注:“ 海若 ,海神名也。” 洪兴祖 补注:“ 海若 , 庄子 所称 北海若 也。”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第二表》:“秋水方至,因知 海若 之难穷。”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 海若 者,右倪之龟也,以为瀛之神。”
儿曹
泛指晚辈的孩子们
执圭
亦作“ 执珪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