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沛县阴阳教官原文
七政阴阳纪,三辰卜祝科。
中原井邑小,圣世教官多。
谯鼓夜传漏,野田春涌波。
儒冠自拘束,莫听大风歌。
诗词问答
问:赠沛县阴阳教官的作者是谁?答:吴当
问:赠沛县阴阳教官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赠沛县阴阳教官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吴当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当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参考注释
七政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孔颖达 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璣、玉衡以齐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2).古代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司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辞,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谓七政。”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三辰
指日、月、星。《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瀆之纪于地。” 宋 梅尧臣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卜祝
专管占卜、祭祀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閒,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张铣 注:“ 迁 父为太史,掌知天文律历卜筮祠祝之事。”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物色关下,委裘 河 上。”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书专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审辨而淘汰之。”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井邑
(1).城镇;乡村。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晋 陆云 《答张士然》诗:“脩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明 区大相 《南行感怀》诗:“贡采山川竭,徵输井邑虚。”
(2).市井。 唐 王维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诗:“閭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陈贻焮 注:“井邑,即市井。”《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荆南 节度十州,当 唐 之末,为诸道所侵, 季兴 ( 高季兴 )始至, 江陵 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凋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井邑骚然,商贾罢市。”参见“ 井市 ”。
(3).故里。 唐 张说 《唐故赠齐州司马陆公神道碑》:“路艰寇阻,兵危势急,公独颠沛致丧,归其井邑。”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九:“老大荒凉餘井邑,半龕残火一翁禪。”
世教
指当世的正统思想、正统礼教。《汉书·叙传上》:“既繫挛於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世教,指 周公 孔子 之道。大道,指 老 庄 之道。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 汤 武 而薄 周 孔 ,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且神仙、方技、秘怪之事,书传所记,从古有之。然诡诞不经,无补世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天下事贵自然,不贵造作,人之情行其易,不行其难。惟裹足则反是,并无益於民生,实有关於世教。”
谯鼓
谯楼更鼓。 宋 陆游 《客中夜寒戏作长谣》:“鼕鼕默数严譙鼓,耿耿独看幽窗灯。” 明 叶宪祖 《金翠寒衣记》第一折:“断送人譙鼓三更侧。”
传漏
报时。古以壶漏计时,故称。《汉书·佞倖传·董贤》:“ 贤 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 颜师古 注:“传漏,奏时刻。” 南朝 梁 陆倕 《新漏刻铭》:“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野田
犹田野。《南齐书·祥瑞志》:“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阳县 界野田中获嘉禾,一茎二十三穗。”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二:“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清 魏源 《京口琴娘曲》:“野田积水 淮 南道,日乞穷途夜青草。”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自拘
(1).拘囚自己。《左传·宣公四年》:“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復命,而自拘於司败。”《韩诗外传》卷二:“ 晋文公 使 李离 为理,过听 * ,自拘於廷,请死於君。”《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其后 吴 令 孟宗 丧母奔赴,已而自拘於 武昌 以听刑。”
(2).束缚自己;局限自己。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 金 元好问 《闲闲公墓铭》:“大概公之文,出於义理之学,故长於辨析,极所欲言而止,不以绳墨自拘。”
大风歌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