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元夕和宜可)

作者:刘将孙 朝代:宋代

六州歌头(元夕和宜可)原文

天涯倦客,如梦说今宵。
承平事,车尘涨,马鸣萧。
火城朝。
狂歌闲嬉笑,平康客,五陵侠,闲相待,沙河路,灞陵桥。
万眼琉璃,目眩去闲买,一翦梅烧。
数金蛾彩蝶,簇带那人娇。
说著魂销。
掩鲛绡。
波翻海,尘换世,铜仙泪,铁心娆。
渺何地,跢朱履,解金貂。
步宫腰。
瑶池惊燕罢,瓶落井,箭离弨。
灯楼倒,吴儿老,绛都迢。
点点梅梢残雪,似东风、吹恨难消。
悄山村渔火,风鬓立春宵。
绕寒潮。

诗词问答

问:六州歌头(元夕和宜可)的作者是谁?答:刘将孙
问:六州歌头(元夕和宜可)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六州歌头(元夕和宜可)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将孙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将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涯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倦客

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陆游 《双头莲》词:“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梦说

《书·说命上》:“ 王 庸作书以誥曰:‘……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説 筑 傅巖 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置诸其左右。”后因以“梦説”比喻帝王求得贤相。 唐 黄滔 《祭崔补阙道融文》:“既而大君之思梦 説 ,四辅之急荐 雄 。” 明 张居正 《题孙公遗爱祠》诗:“生 申 鐘岳秀,梦 説 起 巖 居。”

犹梦话。空话。 张难先 《共进会始末》:“或指为理想,或斥为梦説。”

今宵

今夜。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平事

(1).平常之事。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虫食他草,平事不怪,食五穀叶,乃谓之灾。”

(2).两国间友好相遇之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及 宋 向戌 将平 晋 楚 , 声子 通使於 晋 ” 晋 杜预 注:“为国通平事。”

(3).指评议事情。 清 魏禧 《卖酒者传》:“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

车尘

(1).车行扬起的尘埃。喻奔走的辛苦。 唐 温庭筠 《秋日》诗:“天籟思林岭,车尘倦都邑。” 清 顾彩 《梅花驿》诗:“马跡车尘暗陌头,遥看古驛入南州。”

(2).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唐 罗隐 《偶兴》诗:“逐队随行二十春, 曲江 池畔避车尘。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 宋 苏轼 《与颍州运使刘昱启》:“暂屈外臺之寄,一苏右辅之民。日望车尘,按临封部。”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四:“匍匐车尘下,腰间玉鹿卢。”

火城

(1).谓于城周举火,形成火的城墙,使敌不能进。《梁书·羊侃传》:“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 侃 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於里筑城,贼不能进。”

(2).古代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佰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声。”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騶吏忽传丞相至,火城如昼晓寒销。” 清 钮琇 《觚賸·燕京元夜词》:“曾望蕊珠宫闕,星桥云烂,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狂歌

纵情歌咏。 汉 徐干 《中论·夭寿》:“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客难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嬉笑

边笑边闹

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

平康

(1).平安。《书·洪范》:“平康正直,彊弗友刚克,燮友柔克。” 孔 传:“世平安用正真治之。”一说,中正和平。 曾运乾 正读:“平康者,中正和平,不刚不柔也。”《魏书·任城王云传》:“平康之世,可以寄安。”

(2). 唐长安 丹凤街 有 平康坊 ,为妓女聚居之地。亦称 平康里 。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 平康 入北门,东迴三曲,即诸妓所居。” 元 李好文 《长安志图》:“ 平康 为 朱雀街 东第三街之第八坊。”后因以为妓女所居的泛称。 宋 杜安世 《山亭柳》词:“暗添春宵恨,恨平康恣迷欢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情痴》:“有 紫珊居士 者,喜步平康,一日游 秦淮河 上,与妓者 翘云 相爱甚篤。” 方荣杲 《题红薇感旧记》诗:“那知义侠出平康,羞煞 邯郸 击剑郎。”

五陵

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五陵少年争缠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相待

(1).对待。《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彼此相待两歧,未免相形见拙。”

(2).招待;款待。《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河路

河道,水路。《宋史·食货志上三》:“自是 江 汴 之舟,混转无辨,挽舟卒有终身不还其家、老死河路者。”《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原来这稍公,名叫做 张稍 ,不是个善良之辈,惯在河路内做些淘摸生意的。”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闻至夏,河路暴涨,西泛东泝。”

灞陵

古地名。本作 霸陵 。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 汉文帝 葬于此,故称。 三国 魏 改名 霸城 , 北周 建德 二年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知 灞陵 夜猎,犹是故时将军。” 唐 李白 《忆秦娥》词:“ 秦 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 伤别。” 宋 晁补之 《永遇乐·东皋寓居》词:“只愁恐轻鞍犯夜, 灞陵 旧路。” 清 钱谦益 《燕市别惠房二老》诗:“龙汉劫中期后会, 灞陵 回首重依然。”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目眩

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

灯光强烈,令人目眩

金蛾

(1).金色的蛾形图案。 唐 张祜 《送走马使》诗:“新样花文配 蜀 罗,同心双带蹙金蛾。” 唐 韩偓 《昼寝》诗:“碧桐阴静隔帘櫳,扇拂金蛾玉簟烘。”

(2).花草名。 宋 张淏 《艮岳记》:“金蛾、玉羞、虎耳……之草,不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成长养于雕栏曲槛。”

魂销

亦作“ 魂消 ”。1.指死亡。 唐 元稹 《感梦》诗:“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絶魂销动隔年。今夜 商山 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2).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旧唐书·郑畋传》:“自 函 洛 构氛,鑾舆避狄,莫不指铜驼而眥裂,望 玉垒 以魂销。” 宋 张先 《南乡子》词:“何处可魂消? 京口 终朝两信潮。” 清 王士禛 《灞桥寄内》诗:“ 太华 终南 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鲛绡

亦作“ 鮫鮹 ”。1.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鮫綃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餘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鮫鮹破春碧。” 明 高东嘉 《泣颜回·春游》套曲:“见游人往来,贪欢笑,舞鮫鮹,闹咳咳笑高。”《镜花缘》第九四回:“﹝车﹞係用柳木如窗欞式做成,极其轻巧;周围俱用鮫綃为幔;车内四面安着指南针。”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阳光从紫云中穿着淡黄纱浪进来,清脆的鸟声在中间流啭,屋子的一切,便好似蒙在鮫鮹之中的那般波动,软艳!”

(2).指毛帕、丝巾。 宋 陆游 《钗头凤》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鮫綃透。” 明 梁少白 《月云高·纪情》套曲:“黄花羞对,也只为君,金樽慵倒,也只为君,泪珠暗把鮫鮹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恨在心苗,愁在眉梢,洗了胭脂,涴了鮫綃。”

翻海

形容声响如海涛翻腾。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五:“厉风翻海雪满天,百计逃寒息万缘。”

铜仙

“ 金铜仙人 ”的省称。《三辅黄图·建章宫》:“ 神明臺 在 建章宫 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蝉》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清 吴伟业 《送少司空傅梦祯还嵩山》诗:“铜仙露冷春门草,玉女臺荒洞口沙。” 吴翌凤 注:“ 任昉 《述异记》:‘ 魏明帝 詔宫官西取 汉武帝 捧露盘仙人,欲置前殿,既拆盘,临行泣下。’”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一出:“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参见“ 金铜仙人 ”。

铁心

(1) 喻指下定决心

铁心复仇

(2) 比喻心志坚贞不变,不为感情所动

铁心人

朱履

(1).红色的鞋。古代贵显者所穿。 南朝 梁 沉约 《登高望春》诗:“ 齐 童躡朱履, 赵 女扬翠翰。”《新唐书·车服志》:“皇太子之服……白韈、赤舄、朱履,加金涂银扣饰。”

(2).借指贵显者。 唐 罗隐 《寄锺常侍》诗:“一从朱履步金臺,蘖苦冰寒奉上台。”

(3).见“ 朱履客 ”。

金貂

(1).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 汉 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 晋 潘岳 《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2).借称侍从贵臣。《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粲“怀德”>》:“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李善 注:“时 粲 为侍中,故云金貂。”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画堂内持觴劝酒,走动的是紫綬金貂。” 清 姚鼐 《送子颖之淮南》诗:“归来风月淡襟袍,势去金貂非等伦。”

宫腰

《韩非子·二柄》:“ 楚灵王 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又《后汉书·马廖传》:“ 楚王 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后因以“宫腰”泛指女子的细腰。 宋 柳永 《木兰花·柳枝》词:“ 楚王 空待学风流,饿损宫腰终不似。” 元 曾瑞 《哨遍·麈腰》套曲:“深兜玉腹,浅露 * ,拘束得宫腰细。”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闺咏》:“ 巫山 梦断杳无期,宫腰暂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叫奴家揉开云鬢,折损宫腰。”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惊燕

附于画轴的纸条。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惊燕》:“凡画轴製裱既成,以纸二条附于上,若垂带然,名曰惊燕。其纸条古人不粘,因恐燕泥点污,故使因风飞动以恐之也。见 高江邨 《天禄识餘》。”

灯楼

张灯用的綵楼。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上元灯楼》:“ 唐玄宗 於 上阳宫 建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以珠玉,微风将至,鏘然成韵。”参阅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校勘记。

吴儿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点点

(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梅梢

梅树梢头。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月侵灯影吏方去,春徧梅梢官未知。” 宋 韩淲 《朝中措·梅月圆》词:“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

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山村

山区中的自然村落

沿着山村小道,我找到了大队部,可是不见一个人。——《太行青松》

渔火

指渔船上的灯光,火把

春宵

春夜

共度春宵

寒潮

(1).寒凉的潮水。 唐 宋之问 《夜渡吴松江怀古》诗:“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寒潮日夕至,不与废兴同。”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2).气象学上本指冷空气团离开其源地的移动现象。亦指一昼夜内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郭小川 《辉县好地方》诗:“山沟中寒潮时常落脚,暖风却不在此流连。”

(3).比喻险恶的政治形势。 张书绅 《正气歌》:“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 沉阳 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