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看缭绫半幅,绣线千丝,汜人幽恨如诉。
雨鬓风鬟,花愁月晕,蕉萃牧羊南浦。
目断潇湘,楚天无雁,倩谁传语。
忽相逢、秦塞归人,洒泪为通鱼素。
可奈钱唐一怒。
便碧云万里,片时来去。
宛绡谷明珰,无恙龙宫娇女。
更休怅望,神人道隔,永念君恩难负。
两情合、何处牵丝,社橘依然春树。
诗词问答
问:《望湘人·赋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参考注释
缭绫
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产于 越 地, 唐 代作为贡品。 唐 白居易 《缭绫》诗:“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罗綃与紈綺。”《新唐书·李德裕传》:“﹝ 敬宗 ﹞又詔索盘条繚綾千匹。”
汜人
唐 沉亚之 《湘中怨解》载, 垂拱 中,驾在 上阳宫 。太学进士 郑生 晨发 铜驼里 ,乘晓月渡 洛 桥,遇艳女,自言养于兄,因嫂恶,欲投水。生载归,与之同居,号曰 汜人 。 汜人 能诵善吟,其词艳丽不凡。数年后, 汜人 自述本系蛟宫之娣,贬谪而从生,今已期满。遂啼泣离去。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郑子况 为 岳阳 太守,因上巳日携家登 岳阳楼 ,下望 鄂 渚。 郑 追想 汜人 ,俄有所见,闻 汜人 歌曰:‘泝青山兮江之湄,泳湖波兮裊緑裾,意拳拳兮心莫舒。’”后诗词中用作钟情艳女之典。 宋 吴文英 《琐窗寒·玉兰》词:“紺缕堆云,清顋润玉, 汜人 初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彭西园》:“无復 湘 中见 汜人 , 西园 兰石愴如新。”
幽恨
深藏于心中的怨恨。 唐 元稹 《楚歌》之十:“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清 龚自珍 《漫感》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郭沫若 《瓶》诗第一首:“一日的梦游,幻成了终天的幽恨。”
雨鬓风鬟
妇女发髻散乱貌。 清 陈维崧 《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正 洞庭 归客,憔悴思还。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鬢风鬟。”参见“ 风鬟雨鬢 ”。
月晕
又称“风圈”,月光被云层折射,在月亮周围形成光圈,可以做为天气变化预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蕉萃
卑贱低下的人
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左传》。 杜预注:“蕉萃,陋贱之人。”
牧羊
看羊,放羊
牧羊曲
南浦
(1).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注:“愿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别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2).词牌名。 唐 《教坊记》有《南浦子》曲, 宋 词则借旧曲名另制新调。双调,分一百零二字平韵及一百零五字仄韵两体。 宋 人多填仄韵词。参阅《词谱·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县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西山雨。” 聂文郁 注:“本诗 南浦 ……应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诗:“ 南浦 随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罗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长吟帝子之高楼; 白下 长干 ,重启 谢公 之别墅。”
(4).古水名,一名 新开港 ,在今 武汉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适来往 南浦 ,欲问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县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目断
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 唐 丘为 《登润州城》诗:“乡山何处是,目断 广陵 西。” 宋 晏殊 《诉衷情》词:“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王季思 校注:“目断,犹云望断。” 清 陈维崧 《望湘人·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枉目断瑶堦,难递 飞琼 音信。”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楚天
古代楚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位居南方,所以泛指南方天空为楚天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 * 《水调歌头·游泳》
传语
传话。《国语·周语上》:“百工諫,庶人传语。” 韦昭 注:“百工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以语王也。”《后汉书·清河王刘庆传》:“帝将诛 竇氏 ……又令 庆 传语中常侍 郑众 求索故事。” 唐 岑参 《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倘见 达夫 先生,并乞传语平安为托。”
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秦塞
秦 代所建的要塞。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 自縈 秦 塞曲, 黄山 归绕 汉 宫斜。” 明 唐顺之 《送人赴真定幕》诗:“雁起分 秦 塞,雀栖辨 魏 臺。” 明 陈子龙 《襄阳》诗:“燧色通 秦 塞,妖星下 楚 宫。”
归人
(1) 回归家园的人
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晋· 陶渊明《和刘柴桑》
(2) 指死人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唐· 李白《拟古》九
洒泪
挥泪;落泪
二人洒泪而别
鱼素
书信。 元 方回 《赠吕肖卿》诗之三:“ 湓浦 释鱼素, 阳山 杳雁程。” 清 吴伟业 《送何蓉庵出守赣州》诗之四:“小字裁鱼素,长亭响鹿车。”参见“ 鱼书 ”。
可奈
怎奈;可恨。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可奈情怀,欲睡朦朧入梦来。”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可奈那 竇娥 百般的不肯随顺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可奈茶客太多,人声嘈杂。”
钱唐
见“ 钱塘 ”。
碧云
(1).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悵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餘。”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霽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片时
一会儿
来去
(1)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来去自由
(2) 差错;错误
不差分毫来去
明珰
用珠玉串成的妆饰品
明珰满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无恙
(1) 无灾祸
岁亦无恙耶?——《国策·齐策》
安然无恙
(2) 平安;没有疾病
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国语·齐策》
无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无恙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来无恙?
龙宫
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
娇女
受宠爱的小女孩;娇美的姑娘
更休
轮番休耕;轮番休息。 宋 苏轼 《杂说》:“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 宋 陈亮 《酌古论四·李靖》:“节制之兵:其法繁,其行密;隅落鉤连,曲折相对;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前者鬭,后者息力;后者进,前者更休。”《金史·宣宗纪中》:“壬午,遣近侍四人巡视筑城丁夫,时其饮食,听其更休。”
怅望
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神人
(1) 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才貌出众世上罕见的人
同舍生…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永念
念念不忘。《书·大诰》:“予永念曰:‘天维丧 殷 ,若穡夫,予曷敢不终朕亩。’”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抚事永念,胡寧可昧。” 明 何景明 《青石崖栈》诗:“慎尔千金驱,永念垂堂语。”
两情
(1).指双方的心思、责任心。《晋书·贺循传》:“今不明部分,使所在百姓与军家杂其徼备,两情俱堕,莫适任负,故所以徒有备名而不能为益者也。”
(2).指双方的感情、情意。 唐 权德舆 《古离别》:“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宋 秦观 《鹊桥仙》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那小员外与女儿两情厮投,好説得着。”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牵丝
(1).佩绶。谓任官。《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 李善 注:“牵丝,初仕;解龟,去官也。”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綬旋。”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一:“牵丝入仕陪元宰,执简排塲见古贤。”
(2). 唐 宰相 张嘉贞 欲纳 郭元振 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 郭 牵其一。 郭 牵得第三女。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剪灯馀话·琼奴传》:“ 耕云 曰:‘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提宗》:“京邸相逢, 温郎 情致,为投诗竟遂牵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陈寅恪 《论<再生缘>校补记》:“今论者竟为之强牵红丝,使成嘉偶,以效法 乔太守 之乱点鸳鸯谱,岂不异哉。”
(3).犹引绳。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4).即牵丝戏。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梁鍠》:“《咏木老人》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鷄皮鹤髮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清 钱谦益 《新岁有感》诗之二:“依社凭丛原是鬼,牵丝刻木总为神。”参见“ 牵丝戏 ”。
(5).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杨再春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笔法·草书》:“草书妙在随势生形,其点画间的连系每以牵丝映带。”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