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杨仲质

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示杨仲质原文

谁识一微尘,於中藏本佛。
时时常放光,照烛一切物。
只许信心人,在处无轻忽。
这回味未应,不离金刚骨。
逢本分钳锤,煆成非外物。

诗词问答

问:示杨仲质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示杨仲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微尘

佛家比喻极微小之量。《楞严经》卷三:“及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七:“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鬭英雄。”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辟佛老》:“三千大千世界,藏在一微尘。”

中藏

(1).内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人嗜粥,故中藏实。”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比兴互陈,反覆唱叹,而中藏之懽愉惨戚,隐跃欲传。”《歧路灯》第十一回:“﹝ 侯冠玉 ﹞説了一会话,大约语言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3).喻诗文内容。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予谓文字之新奇在中藏,不在外貌。”

(4).中藏府的省称。

时常

常常;经常

孟姜女时常到村口去看,希望过路的人给捎封信来。——《孟姜女》

放光

(1).放射光芒。 唐 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宋 苏轼 《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唯闻佛放光。” 王文诰 辑注:“《传灯録》:‘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的残馀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

(2).指银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来往的都是大头儿,要十两放光纔宿一夜哩。”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算来要费介二钱箇放光。”

照烛

照耀;照亮;照见。《后汉书·蔡邕传论》:“当 伯喈 抱钳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倖全人哉?”《梁书·诸夷传·林邑》:“送此五僧至寺,见像嘘欷涕泣,像便放光,照烛殿宇。”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 河 水自 河南 陕州 至 江 南之 宿迁 ,千有餘里,清可照烛鬚眉者,凡月餘日。”

一切

所有

一切不事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沈括《梦溪笔谈》

常觉一切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只许

只允许(做某事)

例句: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信心

(1) 诚心

信心不欺

(2) 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奉佛信士,又不识我佛度世之理,惟以施财焚诵为信心。——《后西游记》

(3) 随心;任意

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4) 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

在处

到处;处处。 唐 张籍 《赠别王侍御赴任陕州司马》诗:“京城在处閒人少,惟共君行并马蹄。” 宋 欧阳修 《与王龙图书》:“所云少朋儔宴处为乐,此乃在处皆然,何独 济 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本出 顺州 南河县 ,今在处有之。”

轻忽

不认真对待;轻视;疏忽大意;不在意;轻率疏忽

事关重大,不容轻忽

回味

正对食物或事件回想体会味道

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不离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金刚骨

(1).指枣木作的杵臼。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仙圆》:“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2).植物名。即菝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菝葜》:“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

本分

(1) 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 属于实际职责的事

(3) 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本分人

钳锤

亦作“ 钳鎚 ”。1.铁钳和铁锤。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鎚股为礪。”

(2).谓剃落头发,锤打身体。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 宋 苏辙 《赠方子明道人》诗:“钳鎚橐籥枉心力,虀盐布被随因缘。”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金鎞抉翳,全蒙 迦老 钳锤。” 清 郑燮 《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之二:“本分钳锤公透脱,更何了悟教诸孙。”

(3).一钳一锤。比喻严格的训练,严厉的教诲。 宋 德洪 《跋山谷字》:“ 山谷 翰墨妙天下,盖所谓本分钳鎚。”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夫子亦下 子贡 钳锤。” 清 恽敬 《与来卿书》:“盖知吾壻心性豪奇,必有出流之事,故痛下钳锤耳。”

见“ 钳锤 ”。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