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刘豫章别诗

作者:江淹 朝代:南北朝

应刘豫章别诗原文

清尘播峤岫。
远□被修□。
□□□□代。
高行乃厉天。
俗态擥明懋。
散□□才贤。
裂□□□□。
分□□尧甸。
于时秋永永。
江汉起残烟。
猎猎风剪树。
飒飒露伤莲。
霞出海中云。
水发江上泉。
浸淫泉怀浦。
泛滥云辞山。
洲渚一扬袂。
殒意元气前。
愿效卷施草。
春华冬复坚。

诗词问答

问:应刘豫章别诗的作者是谁?答:江淹
问:应刘豫章别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江淹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清尘

(1).拂除尘埃。 汉 班固 《东都赋》:“雨师泛洒,风伯清尘。”

(2).车后扬起的尘埃。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之清尘。” 颜师古 注:“尘,谓行而起尘也。言清者,尊贵之意也。” 三国 魏 繁钦 《定情》诗:“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南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常思 剑浦 别清尘,荳蔻花红十二春。” 王闿运 《丁文诚诔》:“侍清尘於 华阳 ,忝邦政之必闻。”

(3).清轻的尘埃。 晋 左思 《魏都赋》:“增搆峩峩,清尘彯彯。”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忽思格猛兽,苑囿腾清尘。”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之四:“清尘隐高树,万瓦光鳞鳞。”

(4).比喻清静无为的境界;清高的遗风;高尚的品质。《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姜亮夫 校注:“清尘,《章句》训徽美。 寅 按即指上之虚静、恬愉、无为自得之境界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苕苕歷千载,遥遥播清尘。”《梁书·任昉传》:“想 惠 庄 之清尘,庶 羊 左 之徽烈。”《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尧 舜 不能荣其素朴, 桀 紂 无以污其清尘。” 唐 杜牧 《西江怀古》诗:“ 范蠡 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高行

(1).高尚的品行。《管子·法法》:“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圜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寄胸怀于八荒,垂坦荡以永日,斯非贤人君子高行之美异者乎?” 清 吴伟业 《赠同年嘉定王进士内三》诗之一:“ 孺仲 清名交宦絶, 彦方 高行里閭传。”

(2). 战国 梁 (即 魏 )一寡妇的尊号。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寡高行》:“ 高行 者, 梁 之寡妇也。其为人荣於色而美於行。夫死早寡不嫁, 梁 贵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 梁王 闻之使相聘焉……﹝ 高行 ﹞乃援镜持刀以割其鼻,曰:‘今刑餘之人殆可释矣。’王大其义,高其行,乃復其身,尊其号曰‘高行’。”《晋书·隐逸传·夏统》:“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 伯姬 、 高行 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 子胥 、 屈平 立吾左右矣。”

俗态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明懋

见“ 明茂 ”。

才贤

(1).有品德才能的人。《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元 刘诜 《送范主一宪郎》诗:“古来环辙人,往往皆才贤。”

(2).才德兼备。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苟其学问足以成身,文章足以持论,功业足以施於当时,如是则为才贤人矣。”

于时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于时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永永

谓长远;长久。《大戴礼记·公符》:“陛下永永,与天无极。” 唐 李翱 《于湖州别女足娘墓文》:“鬼神有知,汝骨安全,永永终古,无有后艰。”《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你家万代香烟是永永不断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山大学开学致语》:“这精神则如日光,永永放射,无远弗到。”

江汉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猎猎

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

北风猎猎

飒飒

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秋风飒飒

寒雨飒飒

出海

(1) 船只离开停泊地点驶往海上

出海捕鲸

(2) 到海上活动、工作

当他们出海三天之后,天气转晴了

水发

指水苔。 宋 梅尧臣 《上巳日午桥石濑中得双鳜鱼》诗:“水髮黏篙緑,溪毛映渚春。”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浸淫

(1).浸润;濡湿。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雾不塞望,浸淫被洎而已;雪不封条,凌殄毒害而已。” 唐 韩偓 《荷花》诗:“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

(2).引申为浸染,濡染。《墨子·大取》:“故浸淫之辞,其类在鼓栗。” 孙诒让 间诂:“《文选·洞簫赋》 李 注云:‘浸淫,犹渐冉,相亲附之意也。’” 汉 东方朔 《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元 石岩 《<志雅堂杂钞>序》:“翁浸淫乎前辈,商榷乎朋儕,故词为专门而不仅词也。” 清 戴名世 《<狄向涛稿>序》:“余故独著 向涛 之志如此,以见世犹有卓然自立不为世俗之所浸淫者。”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固然所能找到的来历,即使切合,也还未必是作者有意引用;但一个人读书受用,有时候却便在无意的浸淫里。”

(3).水流溢,泛滥。 南朝 宋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浸淫旦潮广,澜漫宿云滋。” 唐 刘禹锡 《救沉志》:“ 贞元 季年大水……崱嶷前迈,浸淫旁掩。”《明史·河渠志二》:“ 淮 泗 之水不下 清口 而下 山阳 ,从 黄浦口 入海。 浦口 不能尽洩,浸淫 高 、 宝 邵伯 诸湖,而湖堤尽没。”

(4).逐渐蔓延、扩展。《汉书·食货志下》:“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起为盗贼,依阻山泽,吏不能禽而覆蔽之,浸淫日广,於是 青 、 徐 、 荆 、 楚 之地往往万数。”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晚年苦两脚浮肿,医疗莫效,久之肉烂指落,浸淫溃至半脛而死。”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楚人伐黄楚人伐徐公至自会》:“ 齐 既视 黄 而不救,然后浸淫而及 徐 。” 章炳麟 《五无论》:“新生之种,渐为原人,久更浸淫,而今之社会,今之国家,又且復见。”

(5).渐渐。《新唐书·张延赏传》:“道路訾谤,浸淫闻於上。” 清 谭嗣同 《仁学》一:“乌知乎学子术焉,士大夫术焉,诸侯王术焉,浸淫而天子亦术焉。”

(6).侵害;蚕食。《南齐书·孔稚珪传》:“昔岁蚁坏,瘻食 樊 汉 ;今兹虫毒,浸淫未已。”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北狄矜功,耗蠹中国,种类磐牙,根柢封殖,异术肺腑,縞衣如荼,挟邪作蛊,浸淫宇内,倒悬不解,百有餘年。”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四:“若优容而与之,虏情无厌,浸淫不已。”

(7).渐近;接近。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 孟郊 东野 始以其诗鸣;其高出 魏 晋 ,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 汉 氏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近来宗 秦 汉 者甚多…… 天都 人尤擅其妙,如 歙 之 巴雋堂 、 胡城东 、 巴煜亭 、 鲍梁侣 , 绩溪 之 周宗杭 ,皆能浸淫乎 秦 汉 者。”

(8).指时间的迁流。 宋 王安石 《书<洪范传>后》:“浸淫至於 汉 ,而传注之家作。” 宋 洪迈 《<隶续>序》:“空篋中得所藏碑百八十有九,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曰《隶释》……而又得之,则列於廿七卷以往,曰《隶续》,大氐皆祖 东汉 时,其高出 西京 ,浸淫以及 魏 晋 者,率不能什一。” 清 冯桂芬 《<问经堂印谱>序》:“顾 汉 印所识,官位名氏而已,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鐫诗词,为用滋广。”

(9).雨、泪、汗等不断落下或流淌。 宋 欧阳修 《喜雨》诗:“小雨散浸淫,为润广且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覆盆子》﹝附方﹞引 苏颂 曰:“按 崔元亮 《海上集验方》:治目暗不见物,冷泪浸淫不止,及青盲、天行目暗等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輟涕抚之,则气息休休,而大汗浸淫,沾浹裀褥。”

(10).沉浸。比喻被某种事物深深吸引。 明 高攀龙 《崇正学辟异说疏》:“明詔中外,非四书五经不读,而不得浸淫于佛 老 之説。” 茅盾 《虹》九:“但是有一天 梁刚夫 来,看见 梅女士 浸淫在书本里。”

泛滥

(1) 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

河水泛滥

(2) 形容事物、思想到处扩散

英语语法书开始泛滥

洲渚

水中小块陆地。 晋 左思 《吴都赋》:“岛屿緜邈,洲渚冯隆。” 唐 杜甫 《暮春》诗:“暮春鸳鷺立洲渚,挟子飜飞还一丛。” 阿英 《明朝的笑话》一:“如今那有闲洲渚,寄语沙鸥莫浪眠。”

扬袂

举袖。《文选·宋玉<高唐赋>》:“扬袂鄣日,而望所思。” 李善 注:“扬袂,举袖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扬袂入泽宫,鵠心一箭中。”

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卷施

亦作“ 卷葹 ”。草名。又名“宿莽”。《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按施,《玉篇》作葹。” 晋 郭璞 《卷施赞》:“卷施之草,拔心不死。 屈平 嘉之,讽咏以比。”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九:“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卷葹是一种小草,拔了心也不死,然而什么形状,我却不知道。”

春华

(1).春天的花。《汉书·叙传上》:“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 唐 骆宾王 《畴昔篇》:“容鬢年年异,春华岁岁同。” 鲁迅 《无题》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谓春天开花。参见“ 春华秋实 ”。

(3).喻青春年华;少壮之时。 唐 李白 《惜馀春赋》:“望夫君兮兴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 郁达夫 《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从知人世原无定,始信春华例有秋。”

(4).喻女子娇艳的容颜。 明 何景明 《明月篇》:“红闺貌减落春华, 玉门 肠断逢秋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