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筵张/好女儿原文
绮绣张筵。粉黛争妍。
记六朝、旧数闺房秀,有长圆璧月,永新琼树,随步金莲。
不减丽华标韵,更能唱、想夫怜。
认情通、色受缠1-1绵处,似灵犀一点,吴蚕八茧,汉柳三眠。
诗词问答
问:绮筵张/好女儿的作者是谁?答:贺铸
问:绮筵张/好女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绮筵张/好女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贺铸的名句有哪些?答:贺铸名句大全
贺铸绮筵张/好女儿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绮绣
有纹饰的丝织衣服
同舍生皆被绮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张筵
设宴。 元 无名氏 《广客谈》:“ 野云 廉公 於都城外 万柳堂 张筵邀 踈亝 卢处道 、 松雪 赵子昂 、歌姬 刘氏 (名 解语花 ),宾主尽欢。”《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置酒张筵,拜请 卫弘 到家。” 明 徐渭 《送通政胡君入闽》诗:“不堪暮雨张筵别,况值春花带叶抽。”
粉黛
* 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争妍
竞相逞美。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宋 苏轼 《涵虚亭》诗:“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羣,天地异色。”
六朝
(1)
(2) 六个朝代
(3) 合称中国历史上均以建康(南京)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和陈
(4) 南北朝
六朝法典
闺房
(1) 妇女的梳妆室、卧室或私人起居室
(2) * 家庭中分配给妇女们居住的房屋或房间,通常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隔离
长圆
近似椭圆的形状
璧月
月圆像璧一样。对月亮的美称
永新
唐玄宗 时期宫廷歌伎名。本名 许和子 , 吉州 (今 江西省 吉安市 ) 永新县 乐家女。被选入教坊“宜春院”为“内人”,遂以其籍贯名。善歌,能变化新声。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歌直千金》:“宫伎 永新 者,善歌,最受 明皇 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常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 唐 乐曲《永新妇》即据此取名。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
琼树
(1).仙树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五:“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2).形容白雪覆盖的树。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李商隐 《对雪》诗之二:“已随 江令 夸琼树,又入 卢家 妬玉堂。”
(3).树木的美称。 唐 许稷 《赋得风动万年枝》诗:“琼树春偏早,光飞处处宜。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
(4).喻品格高洁的人。语本《晋书·王戎传》:“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故人年少真琼树,落笔风生战堵墻。”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瑶华烦远寄,琼树最相思。”
(5).喻美女。 宋 周邦彦 《黄鹂绕碧树·春情》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随步
信步。 唐 赵嘏 《和令狐补阙<春日独游西街>》:“映鞭柳色微遮水,随步花枝欲碍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画廊前,深深驀见啣泥燕,随步名园是偶然。”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怪洋》:“其中三十餘客,相携游步海岸;过一山坡,见石板街道,阔餘二丈,长约数里,随步而行。”
金莲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不减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丽华
华丽。 唐 万楚 《五日观妓》诗:“ 西施 谩道浣春纱, 碧玉 今时鬭丽华。”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倦游》:“冰魂玉魄果无瑕,不向东风鬭丽华。”
标韵
风韵,韵致。 宋 陶穀 《清异录·文用》:“ 建中 元年, 日本 使真人 兴能 来朝,善书札,有译者乞得章草两幅……笔法有 晋 人标韵。” 明 梁辰鱼 《驻云飞·风情》曲:“似海棠标韵,试折傍菱花,比并方才信,一半胭脂一半粉。” 清 杨承宪 《木兰花慢》词:“只 白石 风流, 玉田 标韵,此外谁如?”
想夫怜
曲调名。“相府莲”的讹称。《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相府莲》 宋 郭茂倩 题解:“《古解题》曰:相府莲者, 王俭 为 南齐 相,一时所辟皆才名之士。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谓如红莲映緑水。今号莲幕者,自 俭 始。其后语讹为‘想夫怜’。”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之三:“曲罢问郎名箇甚?想夫怜。” 元 杨维桢 《去妾词》:“万里戎装去,琵琶上锦韉,传来马上曲,犹唱想夫怜。”
情通
通情。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后汉书·吕布传》:“ 卓 又使 布 守中閤,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灵犀
犀牛角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吴蚕
吴 地之蚕。 吴 地盛养蚕,故称良蚕为吴蚕。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 吴 地桑叶緑,吴蚕已三眠。” 宋 赵长卿 《临江仙·暮春》词:“春事犹餘十日,吴蚕早已三眠。” 宋 陆游 《初夏游凌氏小园》诗:“风和海燕分泥处,日永吴蚕上簇时。”
柳三眠
传说 汉 苑中柳树一日三起三倒,如人一日三眠。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春》:“日夜分,草木动,柳三眠而盘地,花五出以照人。” 宋 无名氏 《漫叟诗话》:“尝见曲中使柳三眠事,不知所出。后读 玉溪生 《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止闻一过;不比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注云:‘ 汉 苑中有柳,状如人形,一日三起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