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叠石为坛竹作林,编茆幽结薜萝深。
三千客里空长铗,万事邱中有短琴。
静爱松风醒蝶梦,閒调天籁韵禽音。
栖迟漫笑儒冠拙,何地江湖不陆沈。
诗词问答
问:《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参考注释
竹作
竹器的制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张宏义 ﹞亦因病死,经宿却活……先解竹作,因自入房索刀具,破篾成器。”
幽结
犹郁结。 晋 戴逵 《释疑论》:“今闻吾子大通之论,足以释滞疑,袪幽结矣。”
薜萝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客里空
原为 苏联 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新闻记者名,此人惯于捕风捉影,捏造事实。后遂用以泛称新闻报道中虚构浮夸的作风或爱讲假话、华而不实的人。 陈毅 《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 *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长铗
铗,剑柄。长铗指长剑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蝶梦
(1).《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 周 与? 周 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后因以“蝶梦”喻迷离惝恍的梦境。 唐 李咸用 《早行》诗:“困纔成蝶梦,行不待鸡鸣。”
(2).指超然物外的玄想心境。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清 孙枝蔚 《遭困苦道旁行乞莫相嗔》诗:“欲觅桃源聊避乱,还凭蝶梦暂宽愁。”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法常首座 《渔父词》云:‘……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 丰干 虎。’”
天籁
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栖迟
亦作“ 栖遟 ”。亦作“ 栖遅 ”。亦作“栖犀”。1.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栖迟,游息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夫以 邓生 之才,参拟王佐之略,损翮弭鳞,栖迟刀笔之间,岂以为谦,势诚然也。” 元 虞集 《次韵杜德常博士万岁山》:“玉几由来常咫尺,衡门此日遂栖遟。” 清 刘大櫆 《赠方抱之序》:“无亭臺苑囿以为眺望之资,无梵宇琳宫之閒靚以为栖迟之地。” 邵燕祥 《献诗》:“今天,我想象我是一只燕子,栖迟在箭楼的 北京 雨燕。”
(2).耗散。《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妄)栖迟薛越也,是使羣臣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3).滞留。《后汉书·冯衍传下》:“久栖遟於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悽情悲。”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门前白浪如银山,江上狂风如怒虎。船痴艣硬不能拔,未免栖遅傍洲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母怒,逐其故夫去,此子愤悒不食,其故夫亦栖迟旅舍,不肯行。” 郭沫若 《圣者》:“海外栖迟又一年,苍茫往事已如烟。”
(4).漂泊失意。 唐 李贺 《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长寿。”《旧唐书·窦威传》:“昔 孔丘 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復欲何求?”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贪暮年之富贵,僕恐前途更失,后悔难追。” 宋 陆游 《上郑宣抚启》:“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嘆。”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陆沈
见“ 陆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