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幼声

作者:陶梦桂 朝代:宋代

次韵毛幼声原文

人生自得即逍遥,到底声名不用高。
心地一朝收汗马,泰山万仞等秋毫。
处囊脱颖君非晚,为米折腰余惮劳。
喜得新诗当又选,何须痕饮读离骚。

诗词问答

问:次韵毛幼声的作者是谁?答:陶梦桂
问:次韵毛幼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陶梦桂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梦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到底

(1) 用于疑问句,表示进一步追究;究竟

你到底去不去?!

(2)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

经过一番曲折,事情到底成功了

(3) 强调原因或特点;毕竟

到底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到底是小孩,这些道理他还不大懂

你到底为什么不走进那间屋子

(4) 一直到完毕、结束或完成

贯彻到底

(5) 表示感叹的语气

到底还是女人心细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地一

神名。《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泰一 。”

汗马

原指立的战功。后泛指工作中作出贡献

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韩非子·五蠹》

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史记·晋世家》

蔡氏当先有汗马功劳,不可令其无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泰山

(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秋毫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处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常以“处囊”比喻一个人的才智得到机会便显露出来。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 临淄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 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

脱颖

(1).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因以“脱颖”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宋 叶适 《送薛子长》诗:“能文乃天姿,脱颖酬始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长城五字奇,脱颖毛锥利。” 清 沉绍姬 《咏古》:“脱颖人成公子名,不然碌碌竟何称。”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脱颖自北伐,初胜 湘江 曲,秋风扫落叶,铁军声威立。”

(2).犹冒尖。 宋 马庄父 《朝中措·竹》词:“龙孙脱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惮劳

怕苦怕累。《左传·哀公二十年》:“今君在难, 无恤 不敢惮劳。”《晋书·苻坚载记下》:“天生蒸庶,树之君者,所以除烦去乱,安得惮劳?” 清 李渔 《怜香伴·请封》:“大王有命,微臣不敢惮劳。” 郭沫若 《今昔集·题画记》:“忧先天下人,为牺何惮劳?”

喜得

犹幸亏,幸喜。《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喜得堂上官是个有主意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喜得先从 褚大娘子 口里得了那 邓九公 的性情,因此顺着他的性情,一见面便合他欢饮雄谈。”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离骚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