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起堂原文
中隆岧岪若悬居,拱揖群峰尽俯诸。
红叶知从绿叶染,秋山觉比夏山虚。
鹿声闻尚隔丛樾,黛色看如入朗疏。
此日昨年漫论彼,行云流水例酬予。
诗词问答
问:秀起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秀起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秀起堂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二
参考注释
悬居
高踞。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拱揖
亦作“ 拱挹 ”。1.拱手作揖以示敬意。《周礼·夏官·小臣》“小臣掌王之小命,詔相王之小法仪” 汉 郑玄 注:“趋行拱揖之容。”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致天之届,拱揖羣后。” 唐 张绍 《冲佑观》诗:“拱揖高让,神人乐推。”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公﹞病且亟,余往候之,气已微矣,犹披衣端坐作拱揖状。” 清 曹寅 《赠卜者杨老》诗:“ 杨老 性淳慤,拱揖类童子。”
(2).环绕卫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长冈巨阜,紆餘盘屈,以相拱揖抱负。” 元 周琦 《野狐岭》诗:“连冈束重隘,拱揖犹城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又有 白蚌 、 甘丹 、 色腊 、 寻鹅 四大寺,远近拱挹。”
红叶
(1).秋天,枫、槭、黄栌等树的叶子都变成红色,统称红叶。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唐 杜牧 《朱坡》诗:“倚川红叶岭,连寺緑杨堤。”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陈毅 《题西山红叶》诗:“ 西山 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2). 唐 代有“红叶题诗”的佳话,后因以“红叶”为传情的媒介。 宋 晏几道 《虞美人》词:“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庆缘》:“一段姻缘天上来,何须红叶良媒。” 清 龚自珍 《小重山令》词:“碧玉寒门产 丽华 。误随红叶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从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亲。’”参见“ 红叶题诗 ”。
知从
亦作“ 知纵 ”。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 汉 律定为有罪。《后汉书·梁统传》:“豪桀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从之律,以破朋党,以惩隐匿。” 李贤 注:“知纵谓见知故纵, 武帝 时立见知故纵之罪,使 张汤 等著律。”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黛色
青黑色。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 南朝 梁 何逊 刘绮 《照水联句》:“临桥看黛色,映渚媚铅辉。” 唐 王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诗:“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五代 鹿虔扆 《虞美人》词:“ 九疑 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歛。” 周立波 《民兵》:“天正下着,空际灰蒙蒙。远山被雨染得迷迷茫茫的,有些地方,露出了一些黛色。”
日昨
昨天。 阿英 《陵汴卖书记》:“直到日昨,亲与主人翻检历数小时,始得之于乱书堆中。”
行云流水
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比喻文章洒脱自然,不做作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宋· 苏轼《答谢民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