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

作者:戴复古 朝代:宋代

登祝融原文

秋风吹拄杖,直到祝融颠。
目击三千界,肩摩尺五天。
扶桑旸谷畔,青草洞庭边。
云气无遮障,分明在眼前。

诗词问答

问:登祝融的作者是谁?答:戴复古
问:登祝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复古的名句有哪些?答:戴复古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秋风

秋天的风

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直到

(1) 径直抵达

直到北京来学艺

(2) 一直到(多指时间)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过气来

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发现

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目击

亲眼看到;作为目睹人在场

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庄子·田子方》

目击其事

三千界

“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称。 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元 乔吉 《水仙子·中秋后一日》曲:“坐金色三千界,倚天香十二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 蔡寅 《游上野博览会》诗:“蓬仙游戏三千界,海客赢奇百万钱。”

肩摩

亦作“ 肩靡 ”。1.肩与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淮南子·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刑者肩靡於道,以己之所恶而施於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 宋 苏洵 《申法》:“今也,採珠贝之民,溢於海滨;糜金之工,肩摩於列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自晨至午人肩摩,午后游人无觅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至邸,则鶉人肩摩於墀下。”

(2).指靠近。 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妙善隐蔽,与敌肩摩;我不出手,敌不知觉。”参见“ 肩摩轂击 ”。

尺五天

(1).比喻离帝王极近。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宋 范成大 《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鸣凤朝阳尺五天,怱怱忽过白鸥边。” 元 王恽 《直中书省》诗:“紫禁彤庭尺五天,沉沉碧綺锁秋烟。”

(2).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北溟水击三千里,南斗云开尺五天。”

扶桑

(1) 亦名朱槿,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观赏植物

(2) 神话中的树木名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笺疏:“扶当为榑。《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扶桑开朝晕,此高台端。——《文选·陆士衡·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左思《吴都赋》

(4) 传说中的东方海域的古国名,我国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

扶又若荠。——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鲁迅《送增田君归国》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 郭沫若《沁园春》

旸谷

古称日出之处。《书·尧典》:“分命 羲仲 ,宅 嵎夷 ,曰 暘谷 ,寅宾出日。” 孔 传:“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 暘谷 。” 孔颖达 疏:“日所出处,名曰暘明之谷。”《淮南子·墬形训》:“ 暘谷 、 榑桑 在东方。” 汉 张衡 《东京赋》:“左瞰 暘谷 ,右睨 玄圃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六:“洪柯百万寻,森散覆 暘谷 。” 谭作民 《噩梦》诗:“波翻浪沸 暘谷 迷, 田横 五百泪如雨。”

青草

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的绿色草本植物群,常多由具窄叶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单子叶植物组成,往往与双子叶的草本植物相混生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云气

稀薄游动的云

无遮

(1).没有掩盖,裸露。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

(2).佛教语。谓包容广大,没有遮隔。《楞严经》卷一:“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3).指无遮大会。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其明年正月十有八日乙未,设二十万人斋,号无遮以落之。” 清 赵翼 《灵谷寺》诗:“七日无遮筵,薰天众香郁。”参见“ 无遮大会 ”。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