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五首原文
风萧萧,雨萧萧。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达磨大师无端游梁历魏,二祖大师平白失了一臂。
水潦和尚不合吃马师一踏,天下大禅佛枉自吃了四藤条,说着令人恨不消。
诗词问答
问:偈颂二十五首的作者是谁?答:释道璨
问:偈颂二十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道璨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道璨名句大全
释道璨偈颂二十五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天高地厚
(1) 感恩戴德之词
天高地厚,未酬万一。——《醒世通言》
(2) 犹言高低轻重
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愧悔。——《儿女英雄传》
达磨
见“ 达摩 ”。
大师
(1)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
象棋大师
(2) 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伏生列传》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游梁
(1).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 ﹞以貲为郎,事 孝景帝 ,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 景帝 不好辞赋,是时 梁孝王 来朝,从游説之士 齐 人 邹阳 、 淮阴 枚乘 、 吴 庄忌夫子 之徒, 相如 见而説之,因病免,客游 梁 。”后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游 梁 之客,徒马疲而不能去; 兔园 之女,虽蚕饥而不自禁。” 宋 晏殊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诗:“游 梁 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明 何景明 《答雷长史》诗之三:“ 贾谊 功名终负 汉 , 马卿 辞赋尚游 梁 。” 清 张问陶 《独树店》诗:“ 宋玉 有怀仍忆 楚 , 相如 多病更游 梁 。”
(2).指斗拱结构中的梁上之梁。详“ 游极 ”。
二祖
(1).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蔡邕 注:“ 高祖 、 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张铣 注:“二祖, 高祖 光武 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 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2).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为司马右长史,及 世祖 受禪,转太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张铣 注:“二祖谓 太祖 文皇帝 , 代祖 武皇帝 。”
(3).指 唐高宗 与 玄宗 。《新唐书·李德裕传》:“ 高宗 时 刘道合 玄宗 时 孙甄生 皆能作黄金,二祖不之服,岂非以宗庙为重乎?”
(4).指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吕向 注:“ 粲 曾祖 袭 ,祖 畅 ,皆为 汉 三公。”
(5).佛家指 中国 禅宗第二代祖师 慧可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会二祖説法,与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张遵骝 《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公元五九三年》:“禪宗二祖 慧可 卒。”
平白
清白无罪;没有原因地
总觉得他不可能平白无故离开我
平白挨一顿骂
一臂
一条手臂。《山海经·西山外经》:“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淮南子·墬形训》:“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北史·薛道衡传》:“今尔之去,朕如继一臂。”《新唐书·薛元超传》:“帝幸东都,留辅太子监国。手敕曰:‘朕留卿,若失一臂。’”《宋史·宗泽传》:“今遽欲去之,非惟一臂之弗瘳,且并与心腹而弃之矣。”
水潦
1.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
2.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 唐 高适 《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刘大櫆 《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迺作徒杠,迺作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水淹。《管子·轻重丁》:“ 齐 西水潦而民飢, 齐 东丰庸而糶贱。”《后汉书·南匈奴传》:“ 关 东水潦,人民飢饿死尽,可击也。”《梁书·武帝纪中》:“六月丁亥,詔以 东阳 、 信安 、 丰安 三县水潦,漂损居民资业,遣使周履,量蠲课调。”
和尚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
不合
(1).违背;不符合。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横 汨罗 而下濿。”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总之,不合社会的标准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不想 安绵 兵备道与 闻参将 不合。”
(3).不应当;不该。《后汉书·杜林传》:“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五代 许岷 《木兰花》词:“当初不合儘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会篆刻的人,照依那关防刻一个小记印儿。”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吾家本素封,不合轻犁锄。”
马师
(1).掌马的官。《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皮 以 公孙鉏 为马师。”《左传·昭公七年》:“ 朔 ( 罕朔 )於敝邑,亚大夫也,其官,马师也。” 杜预 注:“大夫位,马师职。”
(2).复姓。《通志·氏族四》:“ 郑穆公 之孙 公孙鉏 为马师,因以为氏, 子羽 之孙 羽頡 ,为马师,亦氏焉。《列仙传》有 马师皇 。”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枉自
白白地
枉自费了半天劲,什么也没办成
藤条
藤茎的很坚硬的一部分,尤用作手杖、编织物椅子、绳索
着令
书面写定的规章制度。《汉书·景帝纪》:“秋七月,詔曰:‘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 颜师古 注:“著音著作之著,音竹筯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 贾詡 为太尉,御史大夫 华歆 为相国……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衣冠故事多无著令,但相承为例。”
(1).下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暉。”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公乃悉出所餘,命纠掾已下均取之。著令曰:自是加俸贮於尅府,赏信易取也。”
(2).谓得到许可的命令。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緑野之色乱入,四时之景互见。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命令;责成。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故人赠我我不违,着令山水含清暉。”《红楼梦》第八三回:“ 贾 府省亲的太太奶奶们,着令入宫探问。”《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区委 范书记 自然不免把他狠狠教训一通,然后,叫大队来人将 朱二升 领回,着令大队今后对 朱二升 好好加强监督教育。”
不消
(1).抵不上;不当。《太平广记》卷一八八引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王毛仲》:“出其儿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儿岂不消三品官?”
(2).不需要;不用。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三:“便须起来和热喫,不消洗面裹头巾。”《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若情愿时,一个钱也不消费得。”《花城》1981.6:“她接过篮子,抽出一张崭新的五元钞票,塞进孩子手里:‘给你--不消找了。’”
(3).不消失。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天下之闕政则莫大乎此,而和气安得不消乎?” 郭沫若 《访埃杂吟·宿开罗市旅馆》:“煒煒堡桥,霓虹夜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