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远登高台,晃朗纵览历。濯泉唤仙风,于此荡灵魄。
冷光邀远目,百里见海色。
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波澜收日气,天自回澄寂。
百越落掌中,十洲点空白。
身居飞鸟上,口咏玄元籍。
飘如出尘笼,想望吹1一1箫客。
冥冥人间世,歌笑不足惜。
朅来罗浮巅,披云炼琼液。
谢公云岑兴,可以蹑高迹。
吾将抱瑶琴,绝境纵所适。
诗词问答
问:《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的作者是谁?答:李群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群玉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群玉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68-9
参考注释
清远
(1).清明,高远。《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三国 魏 王弼 注:“进处高洁,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峩峩清远,仪可贵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会稽 贺生 体识清远,言行以礼。”《南史·柳世隆传》:“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且君之居官,清远閒散,翛然絶不以声利自污。”《再生缘》第四回:“精神清远真非俗,风度温柔果出羣。”
(2).清美,幽远。 唐 钱起 《过桐柏山》诗:“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 宋 苏轼 《书韩魏公黄州诗后》:“ 黄州 山水清远,土风厚善。”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郑 许 田野间,二三月有一种花,蔓生,其香清远。” 清 恽敬 《西园记》:“ 敬 行天下山水, 浙 西 严陵江 上,最为清远。”
高台
(1).高建楼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广池,湛乐饮酒。”《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2).高的楼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黄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3).比喻京师。《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语》:“高臺,喻京师。”
(4).头之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头》:“《黄庭经》:高臺通天临中野。”原注:“头为高臺。”
晃朗
明亮貌。 晋 潘岳 《秋兴赋》:“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览历
游览。 唐 李群玉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诗:“清远登高臺,晃朗纵览歷。”
仙风
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明 伍馀福 《苹野纂闻·尹髼头》:“见者以其童颜鹤髮,有仙风,争延致之。”参见“ 仙风道骨 ”。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灵魄
灵魂。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销神躬于壤末,散灵魄於天潯。”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濯濯灵魄,安此万年。” 清 孙枝蔚 《昨有》诗:“龙髯虽寂寞,灵魄自翱翔。”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以诡幻之笔,写死之趣,颇足摄人灵魄。”
冷光
指荧光和磷光。这种光的热量极少
远目
(1).远望。 唐 羊士谔 《书楼怀古》诗:“远目穷 巴 汉 ,闲情閲古今。” 宋 张先 《忆秦娥》词:“情不足,西北有楼穷远目。” 明 李东阳 《放船》诗:“清暉散宿靄,远目增春明。”
(2).远大的眼光。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哀亡友辞》:“炳旧史之远目兮,飫六经之正味。”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海色
(1).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唐 祖咏 《江南旅怀》诗:“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宋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元 宋无 《日出》诗:“金乌摇上浪如堆,万象分明海色开。”
(2).将晓时的天色。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鸡鸣海色动,謁帝罗公侯。” 王琦 注引 杨济贤 曰:“海色,晓色也。鸡鸣之时,天色昧明,如海气矇矓然。”
云归
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蓬壶
即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 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 蓬壶 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 蓬壶 约。”
秋碧
指秋日澄碧的天空。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茫茫四海本无家,一片愁云颺秋碧。”
波澜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日气
日光散发的热气
日气蒸云。——《广州军务记》
澄寂
清静;静寂。 晋 郭璞 《江赋》:“若乃宇宙澄寂,八风不翔。”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诗:“心源暂澄寂,世故方糺纷。”
百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南取百越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宋 陆游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2).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十洲
(1).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海内十洲记》:“ 汉武帝 既闻 王母 説八方巨海之中有 祖洲 、 瀛洲 、 玄洲 、 炎洲 、 长洲 、 元洲 、 流洲 、 生洲 、 凤麟洲 、 聚窟洲 。有此十洲,乃人跡所稀絶处。”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 宋 晏几道 《清平乐》词:“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空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2).乐曲名。
(3). 明 画家 仇英 的号。 清 徐沁 《明画录》卷一:“ 仇英 字 实夫 ,号 十洲 ……摹 唐 宋 人画,皆能夺真,尤工人物。”
空白
空着的地方;没有填满的部分——用于纸张或其他通常可以写字的东西
给我一张空白纸来算算数
空白支票
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玄元
(1).谓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一体之气。亦泛指天宇,天空。《淮南子·本经训》:“当此之时,玄元至碭而运照。” 高诱 注:“玄,天也;元,气也。碭,大也。”一本作“ 玄玄 ”。
(2).道家所称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晋书·李玄盛传》:“涉至虚以诞驾,乘有舆於本无,禀玄元而陶衍,承景灵之冥符。”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玄元包橐籥,紫气何逶迤。”
(3).指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为“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 玄元 ,业纘皇极。”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能参透诗中意,尽在 玄元 一卷书。” 清 金农 《老子祠李花》诗:“玉鈿雾縠休轻比,恐污 玄元 七叶孙。”参见“ 玄元皇帝 ”。
出尘
(1).超出世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指出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不如削髮出尘,可无此虑。”
想望
希望,企求
她生平第一次停止了想望,停止了奋斗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人间世
人世;世俗社会。 宋 陈师道 《平翠阁》诗:“欲置湖上田,谢絶人间世。” 清 洪昇 《长生殿·怂合》:“且慢提,人间世、有一处怎偏忘记?” 茅盾 《创造》:“有时竟觉得我确已超出了人间世,夷然忘了我的存在,也忘了人的存在。”
歌笑
歌唱笑乐。 晋 王嘉 《拾遗记·周》:“此二人辩口丽词,巧善歌笑。”《晋书·董景道传》:“隐于 商洛山 ,衣木叶,食树果,弹琴歌笑以自娱。” 唐 杜甫 《水会渡》诗:“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
不足惜
不值得可惜。《西游补》第六回:“大王,妾身是不足惜的,只恐大王一时真假难分,遭他毒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 张国焘 是不足惜的,他在革命上所犯的错误,我们 四川省 的人民知道得最清楚。”
朅来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罗浮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披云
(1).拨开云层。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文王 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天吴踊跃于重渊, 王乔 披云而下坠。” 明 文徵明 《寄许仲贻》诗:“几回对月思 玄度 ,安得披云见 士龙 。”按, 士龙 为 晋 陆云 字, 云间 人。因曾自称“ 云间 陆士龙 ”,故云。
(2).敬词。犹言大驾光临。比之自天而降,故云。《北史·隐逸传·徐则》:“故遣使人,往彼延请……希能屈己,佇望披云。”
(3).冲霄。亦以喻得志。 唐 薛逢 《席上酬东川严中丞叙旧见赠》诗:“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声名俱是梦,思旧半归泉。”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锦韉灿烂披云,银鐙荧煌曜日。”
琼液
(1).道教所谓的玉液。服之长生。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 唐 于鹄 《山中访道者》诗:“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2).指美酒。 唐 温庭筠 《兰塘词》:“东沟繘繘劳迴首,欲寄一杯琼液酒。” 元 王沂 《次吴彦晖望月寄张孟功韵》:“蠙珠看欲湿,琼液饮还醺。” 清 汪懋麟 《绮罗香·七夕前一日爱园夜集》词:“劈鲜新、菱角鸡头,抵多少、霞觴琼液。”
(3).指其他嘉美液汁。 晋 郭璞 《蜜蜂赋》:“吮琼液於悬峯,吸赮津於晨景。” 唐 白居易 《与沉杨二舍人阁老同食敕赐樱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韵》:“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云岑
云雾缭绕的山峰。高山。 晋 陶潜 《归鸟》诗:“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 唐 杜甫 《过津口》诗:“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元 张雨 《八声甘州·舟次垂虹寄玄洲许道民》词:“渺云岑天末,烟江雨外,犹认芳华。”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高迹
亦作“高蹟”。1.高尚的德行。 汉 傅毅 《七激》:“达 羲 农 之妙旨,照 虞 夏 之典坟,遵 孔氏 之宪则,投 颜 閔 之高迹。”
(2).指超世俗的人。 唐 李频 《过四皓庙》诗:“东西南北人,高跡自相亲。” 明 申涵光 《怀太原傅青主》诗:“幸将卷帙传高迹,日向晴窗展画看。”
见“ 高跡 ”。
瑶琴
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琴品说》:“ 秦 汉 之间所製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绝境
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
来此绝境。——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所适
所嫁之人,丈夫。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多少词人能改革?夺旦还生,演作风流剧。美妇因而讐所适,纷纷邪行从斯出。”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我姐妹五人,各有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