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原文

三顾先生得麟笔,付嘱遗经谁第一。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旌门一日插天半,却把此笔傅阿宜。
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不论当家与外人,不日天池看浑化。

诗词问答

问: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杨万里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书法欣赏

杨万里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书法作品欣赏
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顾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麟笔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付嘱

吩咐;叮嘱。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故将仪貌若生而葢棺,晦朔不逾而啟土,从付嘱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临川巫》:“巫知必死,正付嘱后事,忽如人击其背,即踣于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又付嘱再四, 吴 鋭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復。”

遗经

(1).指古代留传下来的经书。《晋书·王湛荀崧等传论》:“ 崧 则思业该通,缉遗经於已紊。”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郑泽 《壬子秋日》诗:“先生守遗经,清风澹儒素。”

(2).谓留给子孙以经书。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元 王构 《翰林承旨姚燧父桢赠官制》:“先兄后弟,继文以忠,以章节惠之文,以示遗经之报。”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麟髓

(1).指美酒。 元 陈孚 《吴宫子夜歌》:“緑尊灧灧麟髓泣,露重花寒秋不溼。”

(2).指墨汁。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笺》:“麟髓调,霜毫展,方纔点笔题笺。”

阿英

(1900-1977)作家、文学理论家。原名钱德富,笔名钱杏fe66。安徽芜湖人。1926年加入中国 * 。曾参与组织太阳社。1930年参加左联。抗战期间主编《救亡日报》等,后在新四军工作。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中国文联副秘书长。著有诗歌、小说、散文,尤以戏剧成就最高,有历史剧《李闯王》、《碧血花》等。有《阿英文集》。

孤忠

(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 清 宋儒醇 《南渡》诗:“独有 史督辅 ,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 * 肆毁。”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独力难将 汉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贞自持的人。 清 蒋士铨 《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於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復。”

两仪

(1).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

(2).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之基,指 南山 以锡年,仰北辰而永庇。”

(3).指阴阳、男女。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卓行

(1).远行。《汉书·霍去病传》:“取食於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絶。” 颜师古 注:“卓亦远意。”

(2).高尚的品行。 宋 陆游 《贺黄枢密启》:“躬卓行于苟且自恕之俗,推絶学于散缺不全之经,凛然一家之言,发乎千载之閟。”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赞·张公咏》:“卓行危言,为世名臣。”

旌门

(1).古代帝王出行,张帷幕为行宫,宫前树旌旗为门,称旌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 贾公彦 疏:“食息之时,则张帷为宫,树立旌旗以表门。”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旌门洞立,延帷接枑。”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行营,中建帐殿御幄,繚以黄漆木城,建旌门,覆以黄幕。”

(2).犹旌闾。 唐 韩愈 《鄠人对》:“苟有合孝之道,又不当旌门,盖生人之所宜为,曷足为异乎。” 清 恽敬 《姜太孺人墓志铭》:“本朝之制,命妇不得以节旌门,所以教士大夫之家守礼明让也。”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半

高空,如在半天之上

俱秀出天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阿宜

唐 杜牧 侄的小名。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小侄名 阿宜 ,未得三尺长。”后即为侄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宗族》:“姪曰阿宜。”

阿囝

方言。儿子。 宋 陆游 《戏遣老怀》诗之一:“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 清 唐孙华 《贺同官黄擎庵纳姬》诗:“生来阿囝夸头玉,绣葆携将郎罢看。”原注:“ 闽 人呼子为囝,父为郎罢。”

弓冶

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北史·魏收魏季景等传论》:“ 季景 父子,雅业相传,抑弓冶之义。” 唐 陈子昂 《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陈其弓冶,戴其簪缨。”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 陶洪 ,诗书勤习,堪承弓冶之传。” 清 龚鼎孳 《吴郎南征赋别》诗:“国士知弓冶,家声薄鼎鐘。”参见“ 弓裘 ”、“ 弓箕 ”。

书院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 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 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无价

无法计算价值。比喻极为珍贵。《尹文子·大道上》:“﹝邻人﹞以(寳玉)献 魏王 ……王问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非 荆和 之远识, 风胡 之赏真也。”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清 陈维崧 《三姝媚·寄远用梅溪韵》词:“斜压红裯,曾化为蝴蝶,此欢无价。”

不论

(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当家

经营管理者

她是我们厂里的好当家

外人

(1) 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冒着把继承权给予外人的危险

(2) 指外国人

(3) 指某个范围或组织以外的人

悉如外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与外人间隔。

不足为外人道。

不日

不几天;不久(限用于未来)

我不日到京,请准备住处

天池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浑化

(1).谓旧时科举,被解送应试者全部录取。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京兆府解送》:“神州解送,自 开元 、 天宝 之际,率以在上十人,谓之等第,必求名实相副,以滋教化之源。小宗伯倚而选之,或至浑化。不然,十得七八。”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秋荐五十有五人,殊无确然之説。 世南 尝闻之先生长者云,旧额三十五人。自 范文正公 守此邦,通榜浑化,骤增员数。”

(2).同“ 浑花 ”。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骰子采有浑化。见《徐温传》:与 刘信 博,歛骰子曰:‘苟无二心,当成浑化。’一掷六子皆赤。”

(1).浑然化一,融为一体。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 王闿运 《论文体》:“古之名篇,乃自相袭,由近而远,正有楷梯;譬之临书,当须池水尽墨;至其浑化,在自运耳。”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就鉴赏方面而言,必使儿童感识之时,如出自自家心坎,于不识不知之间而与之起浑然化一的作用。能依据儿童心理而不用儿童本位的文字以表现,不能起此浑化作用。”

(2).犹懵懂。 冰心 《南归》:“ 涵 从小是个浑化的人,往常母亲病着,他并不会怎样的小心伏侍。这次却使我有无限的惊奇!他静默得像医生,体贴得像保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