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母六十原文
长夏荆溪敞寿筵,斗坛西望礼群仙。
萱明白发光垂地,锦作斑衣赐自天。
荐有蟠桃来石洞,馔供江鲤出金泉。
钟山子舍春同远,几部铙歌琅管传。
诗词问答
问:汤母六十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汤母六十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汤母六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参考注释
长夏
(1).指阴历六月。《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 王冰 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2).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 唐 沉佺期 《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幃。” 金 蔡珪 《寄通州王倅》诗:“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 清 刘大櫆 《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寿筵
庆贺寿辰的筵席
望礼
犹望祭。《汉书·礼乐志》:“条理信义,望礼五岳。”
明白
(1) 思想上掌握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2) 彻底了解
明白事理
发光
(1) 发出亮光
前灯发光
(2) 放射光芒
闪闪发光
斑衣
(1). 汉 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被豳文,跨野马”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著斑文之衣。《舆服志》云‘虎賁骑被虎文单衣’,单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张裕传》:“﹝ 张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犹斑衣受 稷 ( 张稷 )杖。”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满泛椒觴献寿,斑衣侍,云母分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锦衣舞处更筹晚,更舞斑衣欢笑好,靖忠猷,佐圣朝。” 清 顾炎武 《与李湘北书》:“俾得归供菽水,入侍刀圭。则此一日之斑衣,即终身之结草矣。”参见“ 斑衣戏彩 ”。
蟠桃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石洞
岩洞。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三:“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元 刘詵 《征夫叹》:“贼来多如云,石洞穿千嶅。”《广西风物志·榕荫古渡》:“对岸一山,卓然独秀,山上有一天然贯穿的石洞,名叫 穿岩 。”
江鲤
(1).江中鲤鱼。《南齐书·高逸传·宗测》:“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按,“冥致江鲤”指 晋 王祥 剖冰得双鲤的故事。
(2).旧题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江鲤”借指书信。 宋 黄庭坚 《都下喜见叔父》诗:“冥鸿难借问,江鲤多沉浮。”
金泉
(1).对泉水的美称。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汉书·地理志下》“酒泉郡” 唐 颜师古 注:“旧俗传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
(2).即金钱。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和烟江迭嶂图》:“管絃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 赵克宜 注:“金泉,即金钱也。《周礼·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钱。”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子舍
(1).小房;偏室。一说,诸子所居的屋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謁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 刘 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 小颜 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 宋 梅尧臣 《送任太傅归省西都》诗:“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2).借指儿子;儿女。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 太清宫 ,且窥边州’,人大恐, 定远县 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復还。”
铙歌
(1).军中乐歌。传说 黄帝 、 岐伯 所作。 汉 乐府中属鼓吹曲。马上奏之,用以激励士气。也用于大驾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凯班师。 南朝 宋 何承天 《朱路篇》:“三军且莫喧,听我奏鐃歌。”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鐃歌列骑吹,颯沓引公卿。”
(2).泛指军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谭笑青萍归路远,清笳万里和鐃歌。”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曾上 江 楼閲水师,鐃歌鼓吹谱新词。” 曹亚伯 《武昌起义》:“择日出师,当天誓众。鐃歌初唱, 汉 帜齐张。”
(3).指凯歌。 清 汪廷讷 《种玉记·夷江》:“指日功成齐奏凯,大家拍马听鐃歌。” 清 赵翼 《从军征缅甸》诗:“传语健儿休笑我,凯旋时节要鐃歌。”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