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原文
蝮蛇初螫手,壮士断其腕。岂不悲毁伤,所恤在躯干。
西羌沙卤地,置戍或烦汉。
鸡肋不足云,阿瞒妙思算。
诗词问答
问: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蝮蛇
蝮蛇科。头呈三角形,体色灰褐而有斑纹,口有毒牙。生活在平原及山野,以鼠、鸟、蛙等为食,也能伤人畜。毒腺的毒液可治麻风病。《楚辞·招魂》:“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新唐书·南蛮传下·南平獠》:“山有毒草、沙虱、蝮虵,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 林百举 《悲愤》诗之四:“天下民穷鸿雁唳,西来宝气蝮蛇涎。”
螫手
(1).见“ 螫手解腕 ”。
(2).咬手。《北史·倭传》:“每讯寃狱,不承引者……或置蛇瓮中,令取之,云曲者即螫手。”
壮士
勇士,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
壮士十年归。——《乐府麻集·木兰诗》
壮士不死。——《史记·陈涉世家》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壮士从之。——《资治通鉴·唐纪》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毁伤
(1) 损坏;伤害
(2) 给予伤害;使遭受损伤
躯干
(1) 人体除头、颈和四肢外的躯体部分
应元伟躯干。——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人体雕像的身躯,尤指无头无四肢的人体雕像身躯
(3) 屠宰了的动物躯体;去了生皮、头、四肢、可食用的内脏与下水后的躯体;已经整理好了的躯体
西羌
西汉 时对 羌 人的泛称。亦指 东汉 羌 人内徙定居在 金城 、 陇西 、 汉阳 等郡的一支。《后汉书·西羌传》:“ 西羌 之本,出自 三苗 , 姜 姓之本也。”《后汉书·桓帝纪》:“ 当煎羌 寇 武威 ,护 羌 校尉 段熲 追击於 鸞鸟 ,大破之。 西羌 悉平。”
卤地
盐碱地。《史记·河渠书》:“ 临晋 民愿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东万餘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新唐书·高霞寓传》:“浚 金河 ,溉卤地数千顷。”
鸡肋
亦作“鷄肋”。1.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辞偷泪滴,只为鸡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风波岂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恋鸡肋何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三:“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
(2).鸡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体。《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 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螳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叹十分狼狈,村拳共捱,鷄肋同坏。”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阿瞒
(1). 三国 魏 曹操 的小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太祖武皇帝 , 沛国 譙 人也,姓 曹 ,讳 操 ,字 孟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无名氏《曹瞒传》:“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瞒 。” 宋 杨万里 《读严子陵传》诗:“早遣 阿瞒 移 汉 鼎,人间何处有 严陵 ?” 清 曹寅 《题启南先生莫斫铜雀砚图》诗:“ 阿瞒 心雄天厌足,平生只欠 西陵 哭。”
(2). 唐玄宗 的自称。 唐 南卓 《羯鼓录》:“上笑曰:大哥不必过虑, 阿瞒 自是相师,夫帝王之相,且须有英特越逸之气,不然有深沉包育之度,若 花奴 但端秀过人,悉无此相,固无猜也。” 钱熙祚 校:“上於诸亲常自称此号。”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 阿瞒 虚读相书来。”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 阿瞒 狼狈地,千古有遗伤。”
妙思
精妙的构思。《陈书·司马申传》:“﹝ 申 ﹞十四便善弈棊…… 子春 素知 申 ,即於坐所呼与为对, 申 每有妙思, 异 ( 朱异 )观而奇之,因引 申 游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或成三二篇,则妙思种种出焉。”
(1).精深的思想。妙,通“ 眇 ”,深远。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诸子之文,笔墨之疏,大贤所著,妙思所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易》之《文》《繫》,圣人之妙思也。”
(2).深思,认真思考。妙,通“ 眇 ”,深远。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碁閒设,终以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