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放鹤亭作原文

孤山山北圣湖濆,云有林家处士坟。

自是傲时尚高逸,岂关缀景事华纷。

桑田海水殊当代,鹤子梅妻属此君。

暂对拈毫非不可,虑无佳句继馀芬。

诗词问答

问:放鹤亭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放鹤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放鹤亭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

参考注释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山北

古时泛指 终南 、 太华 二山以北之地。《战国策·魏策三》:“所亡乎 秦 者,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吴师道 补正引《史记正义》:“山, 华山 也。”《旧唐书·窦建德传》:“请自 滏口 之道,乘 唐国 之虚,连营渐进,以取 山 北。”

家处

家居。 汉 贾谊 《新书·时变》:“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居官敢行姦而富,为贤吏;家处者,犯法为利,为材士。故兄劝其弟,父劝其子,则俗之邪至於此矣。”

家庭住处。 唐 杜甫 《东西两川说》:“今富儿非不缘子弟职掌,尽在节度衙府州县官长手下哉。村正虽见面,不敢示文书取索,非不知其家处,独知贫儿家处。”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时尚

当时的风尚;一时的习尚

仿照当时宫廷妇女服装的样式和时尚

高逸

(1).高雅脱俗,俊逸跌宕。 晋 孙统 《吏部郎虞存诔》:“ 存 幼而卓拔,风情高逸。”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众禽中,唯鹤标致高逸。”《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五·和靖诗集》:“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现在有许多人以为 晋 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

(2).高隐的人。《宋书·王敬弘传》:“今内外英秀,应选者多,且版筑之下,岂无高逸。” 明 吴承恩 《邵郡公邀同郭山人饮招隐庵》诗:“多幸山公怜病客,许陪高逸侍清严。”

桑田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遂使 相如 夸陆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参见“ 桑田沧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传·僖公二年》:“ 虢公 败 戎 於 桑田 。” 杨伯峻 注:“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之 稠桑驛 。”

海水

(1)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当代

目前这个时代

鹤子梅妻

指 宋 隐士 林逋 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 清 董以宁 《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 孤山 林处士 ,但非鹤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儿女。 清 复侬氏 等《都门纪变百咏》之 * :“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橘奴。”

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拈毫

见“ 拈毫弄管 ”。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虑无

古代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 杜预 注:“虑无,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蹹伏,皆持以絳及白为幡,见骑贼举絳幡,见步贼举白幡,备虑有无也。”

佳句

诗文中精辟的语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