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般若唯绝凿,涅槃固无名。先贤未始觉,之子唱希声。
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
徽音闻庐岳,精难动中京。
适验方袍里,奇才复挺生。
诗词问答
问:《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释僧肇》的作者是谁?答:慧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慧宣的名句有哪些?答:慧宣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808-2
参考注释
般若
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
涅槃
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
无名
(1) 没有名称或名声
师出无名
(2) 没有缘由或说不清缘由的
无名火
先贤
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贤祠
未始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之子
这个人。《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 笺:“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 潘岳 《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问 《寄赠庞汉》诗:“之子贫居久,诗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之子蓄奇怀,中宵肆良讌。”
希声
(1).无声,听而不闻的声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王弼 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 清 龚自珍 《写神思铭》:“我铭代絃,希声不传,千春万年。”
(2).指奇异的音响。
(3).指玄妙虚幻的言谈。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浅薄之徒,率多夸诞自称説,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
(4).指清静无为之道。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虽大道无为,济物归於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於希声。”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非泊然寡营,观物深窈,翫希声而友前哲,殆未足语於此。”
理诣
谓理政的见识。《晋书·慕容儁载记》:“沉毅好断,理诣无幽。”《北史·甄琛传》:“所著文章,鄙碎无大体,时有理诣。”
音闻
指声音的传播。《楞严经》卷六:“此方真教体,清浄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唐 韦应物 《慈恩伽蓝清会》诗:“鸣鐘悟音闻,宿昔心已往。”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六:“知从了义透音闻,古井无波岂更浑。”
庐岳
庐山 。 前蜀 韦庄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诗:“远自 稽山 游 楚 泽,又从 庐岳 去 闽 川。” 宋 梅尧臣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诗:“稳去先应望 庐岳 ,暂来谁復见 龙泉 。”
中京
(1).指围堑中央的堡垒。京,人工筑起的高丘。《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以为救兵至,遂出欲战。 绍 设伏击,大破之,復还守。 绍 为地道,突坏其楼,稍至中京。”
(2).古代都城名。《南齐书·明帝纪》:“昔 中京 沦覆,鼎玉东迁。”此指 洛阳 。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 中京 重覩於 汉 仪,列郡还闻於 舜 乐。”此指 长安 。《元史·耶律留哥传》:“於是尽有 辽东 州郡,遂都咸平,号为 中京 。”
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唐 许浑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奇才
杰出的才能
挺生
挺拔生长。亦谓杰出。《后汉书·西域传论》:“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闻 孔 墨 之挺生,谓英睿擅英响。”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昔承推奬分,愧匪挺生才。”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腐旧蚀败的根里,突然挺生新脆鲜绿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