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明御宇临万方,——李显
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
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
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
再司铨筦恩可忘。——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郑愔
万邦考绩臣所详。——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
权豪屏迹肃严霜。——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宗晋卿
玉醴由来献寿觞。——明悉猎
诗词问答
问:《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的作者是谁?答:李显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显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大明
(1).指日。《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 宋 文天祥 《发陵州》诗:“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诗:“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3).泛指日、月。《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尹知章 注:“日、月也。”
(4).指君主。《魏书·张衮传》:“今大明临朝,泽及行苇,国富兵强,能言率职。”
御宇
统治天下。《南齐书·礼志下》:“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位。”
万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顾惭
自顾而惭愧。 唐 杜甫 《北征》诗:“顾惭恩私被,詔许归蓬蓽。” 仇兆鳌 注:“顾惭,自顾惭愧也。”
内政
(1) 国家内部的政务
互不干涉内政
(2) 皇宫内的事务
陶唐
(1).古帝名。即 唐尧 。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后徙于 唐 。《书·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 冀 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而亡。”《孔子家语·五帝德》:“ 宰我 曰:‘请问 帝尧 。’ 孔子 曰:‘ 高辛氏 之子,曰 陶唐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 太宗 谓侍臣曰:‘昔 陶唐 大圣, 柳下惠 大贤,其子 丹朱 甚不肖,其弟 盗跖 为巨恶。’”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 神农 去 陶唐 ,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
(2).古部族名。《史记·夏本纪》:“ 陶唐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朱鹤龄 注:“《唐·宰相世系表》: 杜 氏出 祁 姓, 帝尧 裔孙 刘累 之后,在 周 为 唐杜氏 。 成王 灭 唐 ,以封弟 叔圉 ,改封 唐氏 子孙於 杜城 , 京兆 杜陵 是也。然则 唐 与 杜 盖同族也。”参见“ 陶唐氏 ”。
(3). 陶唐 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主,后指称贤明的帝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久著仁贤声誉重,中外推戴 陶唐 。”
(4).指 陶唐 之世。 晋 左思 《魏都赋》:“鉴茅茨於 陶唐 ,察卑宫於 夏禹 。”
(5).借指开明盛世。 唐 鲍溶 《读李相心中乐》诗:“果闻丞相心中乐,上赞 陶唐 一万春。”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凤授朝议大夫制》:“以 河汾 之学,教 陶唐 之人,士习之淳,文体之正,胥自 晋 始。”
(6).指《击壤歌》。 宋 陆游 《示儿子》诗:“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五:“枝榦虽不广,亦足蔽一乡。野人时就坐,鼓腹歌《陶唐》。”参见“ 陶唐歌 ”。
(7).借指 中国 。 清 吕履恒 《许由冢》诗:“青山顶上一孤邱,俯视 陶唐 十二州。”
皇后
(1) 皇帝的正妻
(2) 上古指君主
鸣凤
指《鸣凤记》,传奇剧本,为明代王世贞门客作,写杨继盛与严嵩斗争被害惨死的故事
皆奏鸣凤。——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更奏鸣凤。
平阳
〈方〉∶指平地
虎落平阳被犬欺
公主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
公叔为相,尚(娶)魏公主。——《史记·吴起列传》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秦楼
(1). 秦穆公 为其女 弄玉 所建之楼。亦名 凤楼 。相传 秦穆公 女 弄玉 ,好乐。 萧史 善 * 作凤鸣。 秦穆公 以 弄玉 妻之,为之作 凤楼 。二人 * ,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 巫岫 敛云, 秦楼 开照。”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楼 压 郑 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南唐 李煜 《谢新恩》词:“ 秦楼 不见吹簫女,空餘上苑风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以为可动,朗吟一诗道:‘几回空度可怜宵,谁道 秦楼 有玉簫?’” 郑泽 《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 秦楼 簫凤去无端。”
(2).指 * 。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 秦 楼中阑珊了翠袖红裙。 章臺 上空闲了玉斚金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顾横波小像》:“ 秦 楼应被东南误,未遣 罗敷 嫁使君。”
鲁馆
春秋 时, 鲁庄公 主持 周 王姬 的婚事,派大夫把 王姬 迎到 鲁国 ,在城外(一说在宫外)筑馆住下,然后送至 齐国 与 齐侯 成婚。事见《春秋·庄公元年》。后因以“鲁馆”称贵族女子出嫁时外住之所。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聆好音於 鲁 馆,逼佳气於 秦 臺。”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云愁 鲁 馆,风咽 秦 簫。”
恩光
犹恩泽。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如臣宠荣,岂足为諭,慙惶踊跃,进退难安,拜受恩光,战汗交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则祈保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
安乐
安宁快乐
回归故里,度过老年的安乐生活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雄才
亦作“ 雄材 ”。1.出众的才能。《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唐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诗:“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 《吟 * 形势》:“ * 形势见远略,动员羣众赖雄才。”
(2).指才能出众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七步
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陈王
指 三国 魏 曹植 。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 陈王 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唐 韩偓 《密意》诗:“经过 洛水 几多人,唯有 陈王 见罗袜。”
当熊
《汉书·外戚传下·冯昭仪》:“ 建昭 中,上幸虎圈鬭兽……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 傅昭仪 等皆惊走。 冯倢伃 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倢伃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后多以“当熊”为女性临危不惧、奋不顾身之典。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明 高启 《妾薄命》诗:“弃鱼感泪多,当熊慙力弱。”
上官
(1) 复姓
(2) 高官;大官
昭容
(1). 汉 代舞乐名。《汉书·礼乐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招夏》也,主出《武德舞》。”
(2).古女官名。 汉 始置。《宋书·后妃传序》:“昭仪, 汉元帝 所制。昭容, 世祖 所制。”《新唐书·百官志二》:“昭仪、昭容……各一人,为九嬪,正二品。” 明 陆采 《明珠记·巡陵》:“贵嬪昭容并列,夫人世妇齐称。”参见“ 九嬪 ”。
铨筦
见“ 銓管 ”。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 长江 、大海般深广博大。 唐 郑愔 《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宋 姚铉 《<唐文粹>序》:“崇文院之列三舘,国子监之印羣书,虽 唐 汉 之盛,无以加此,故天下之人,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
万邦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
(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若 《新华颂·毛 * 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反抗侵略,睦邻万邦,要保卫世界和平,必须有力量。”
考绩
考核工作成绩
平一
平定统一
平一宇内
著作
(1) 撰述。古代专指撰写诗文,包括文学与学术作品
(2) 运用创造才能或经过创造性努力而产生的作品
不休
不停止,不罢休。《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鬦不休,以有侯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如《大风》、《垓下》、《易水》、《秋风》,古人已臻极至,无容更赘一词,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浩然 《艳阳天》第二二章:“﹝ 哑吧 ﹞嘴里边‘啊吗吗,啊吗吗’地叫个不休。”
中肠
犹内心。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唐 元稹 《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宋 秦观 《幽眠》诗:“忽忽竟何就,念之动中肠。”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朝隐
旧谓虽居位在朝,而淡泊恬退与隐居无异。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柳下惠 非朝隐者与?”《后汉书·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清 金农 《东岗卧病》诗:“敢与 王郎 比朝隐,爱闲多病闭门深。”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次即束身自好,优游卒岁,以自处於朝隐。”
权豪
权贵豪强。 唐 刘禹锡 《祭韩吏部文》:“权豪来侮,人虎我鼠。” 清 顾炎武 《书故总督兵部尚书孙公清屯疏后》:“公以为国家之所以足军食者,屯田也。承平既久,而额设之田乃为权豪有力者所据,以至隐占侵没,弊孔百出而军食亏。”
屏迹
见“ 屏迹 ”。
隐迹。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屏蹟邱园,絶踪仕进,守其至性,十有五年。”
亦作“ 屏跡 ”。1.避匿;敛迹。《晋书·卞壸传》:“转御史中丞,忠於事上,权贵屏跡。”《北史·拓跋景山传》:“法令明肃,贼盗屏迹,部内大清。”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无敢侵欺细人。”
(2).犹隐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有一隐士於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 宋 岳珂 《桯史·尊尧集表》:“ 安石 之屏迹 金陵 ,弃置不召者十载。”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十年屏跡卧江村,往事真堪目笑存。”
肃严
谓整饬使气氛严肃。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是敢肃严庭宇,恭启法坛,请灵宝符文,按太玄科典,降延真圣,被露恳诚。”
从一
见“ 从一而终 ”。
铸鼎
(1).见“ 铸鼎象物 ”。
(2).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 明 张居正 《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明堂
(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玉醴
(1).甘泉。 汉 扬雄 《太玄赋》:“茹芝英以御饿兮,饮玉醴以解渴。”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涓子 宅其阳,玉醴涌其前。” 宋 苏轼 《参寥得智果院分韵得心字》诗:“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遂名参寥泉,可濯幽入襟。” 明 王洪 《麒麟赋》:“游於山则象车垂钩,丹芝敷荣;饮於水则玉醴流香,玄珠夜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部·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 * ,道家谓之金浆玉体。”
(2).传说中的仙药。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朱草状似小枣……刻之汁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便立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群音类选·玉如意记·月夜遇仙》:“金浆玉醴,交梨火枣,宝鸭香烟轻裊。”
(3).美酒。 唐 李白 《咏山樽》:“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宋 刘筠 《津园赐宴》诗:“蕙殽清萐莆,玉醴堪金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灯烛》:“列山珍海错,倾玉醴琼浆,几部鼓吹,频歌迭奏,事事皆称絶畅。”
(4).道教语。指唾液。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寿觞
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明悉
(1).详细地了解或知道。《南史·袁枢传》:“ 枢 博学,明悉旧章。”《东周列国志》第一○五回:“前諫者,但数寡人之罪,未尝明悉存亡之计。”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民间素不知地方公事为何物,一切条理,皆未明悉。”
(2).详细;清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蓬蘽》:“五説近是,而欠明悉。”如:这个规定不明悉,要酌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