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仙图

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选仙图原文

自昔黄老言无为,谬说汗漫为神仙。

古人力探源未塞,今世复用根尤坚。

仙经自是物外来,画图谁向人间传。

碧油堂印始等差,洞天福地分后先。

势穷或滞酆都幽,采胜即上昆崙巅。

得失无端见掌握,胜负有势生回旋。

终朝相视何为哉,万事不齐俱偶然。

物虽无庸意甚远,为子探取题诗篇。

诗词问答

问:选仙图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选仙图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先韵

2. 嘉庆本作者

参考注释

自昔

往昔;从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蓺黍稷。”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自昔哲王,先天而顺。”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谈玄;横雕龙於翠尾,飞縞凤於琼筵。”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正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黄老

黄帝 和 老子 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子 之学本於 黄 老 而主刑名。” 唐 韩愈 《原道》:“ 黄 老 于 汉 ,佛于 晋 、 魏 、 梁 、 隋 之间。” 宋 陆游 《古风》诗之一:“少年慕 黄 老 ,雅志在山林。”

无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谬说

错误的说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郭缘生 《述征记》曰:‘ 济水 河内 温县 注于 河 ,盖沿歷之实证,非为谬説也。’” 宋 苏轼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我生百事不掛眼,时人谬説云工此。” 清 陈天华 《猛回头》:“列位啊!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説,真正害人得很。”

汗漫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探源

寻求源头;探求本源。 宋 张九成 《辛未闰四月即事》诗:“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明 袁宗道 《刻<玉海>序》:“而此书繇天地及经籍制度,探源遡流,櫛比鳞次,万无漏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盖其探源泝流,自《风》《骚》以及 汉 、 魏 、六朝诸才人,无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较。”

今世

(1) 这一辈子

今生今世

(2) 现代;当代

复用

重复运用。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词复用例》:“古人用助语词,有两字同义而复用者。

《左传》‘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尚,即犹也。《礼记》‘人喜则斯陶’,斯,即则也。”姚维锐《古书疑义举例增补·补语词复用例》:“《水经注》:‘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愚按,容,或也;‘容或’复用。”

仙经

泛指道教经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八:“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碧油

(1).青绿色油漆。 唐 元稹 《梦游春》诗:“隔子碧油糊,驼鉤紫金镀。”《花月痕》第三回:“进去,门左右三间厢房,厢房内人已出来,开着穿堂中间碧油屏门。”

(2).青绿色的油布帷幕。 宋 王千秋 《贺新郎》词:“无奈东君刚留客,张碧油,缓按香红舞。”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乘凉翠葆颯,撑暑碧油烘。”

(3).见“ 碧油幢 ”。

(4).指清澄的食油。 宋 苏轼 《寒具》诗:“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

(5).借指绿水。 唐 李益 《送襄阳李尚书》诗:“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堂印

(1).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唐 韩愈 《次潼关上都统相公》诗:“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公破贼年。” 唐 王建 《送裴相公上太原》诗:“还携堂印向 并州 ,将相兼权是 武侯 。”参见“ 堂老 ”。

(2).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饮酒家谓重四为堂印。” 清 郝懿行 《证俗文· * 》:“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

等差

(1) 等级差别

(2) 差数相等

洞天福地

道教对神仙及道士所居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合称。后泛指名山胜境。 宋 陈亮 《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説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仙乐微闻,名花争艷,恍一洞天福地。”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行近看时,更有那小桥临涧水,奇石傍山门,青苔如毯,花香袭人,真个是洞天福地所在。”参阅《云笈七籤》卷二七。

后先

脚前脚后距离很近

舟与哨相后先。——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酆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有 罗酆山 ,在北方癸地,周廻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人死皆至其中。”本谓 罗酆山 洞天六宫为鬼神治事之所,后用以附会 四川省 丰都县 。 隋 置县, 明 改“丰”为“酆”。1958年复改为 丰都县 。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悼鹤》:“ 酆都 香稻字重思,遥想飞魂去未飢。”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谁着你遍谿山又祸延林木,你如今赴 酆都 ,千年万载不得人身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酆都阴君》:“ 酆都县 平都山 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宜为神仙窟宅,而世乃传为鬼伯所居,殊不可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呵,两个小野鬼当真野到 酆都 地府去了吗?”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题》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掌握

(1) 熟知并能运用

除本国语言外,还掌握几种语言

(2) 把握;控制

掌握自己的命运

胜负

(1) 胜利或失败

从长远看,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战争的性质

(2) 结果,结局

比赛的胜负要看临场发挥

回旋

(1) 盘旋

飞机在上空回旋

(2) 可变通;可进退;可商量

终朝

(1).早晨。《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传:“自旦及食时为终朝。”《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将围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2).整天。 晋 陆机 《答张悛》诗:“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诗:“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愿相同,终朝不离。”

相视

彼此看着对方

相视无语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不齐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

脉律不齐

偶然

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无庸

毋庸;无须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探取

(1).试探。《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者。谓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 茅盾 《子夜》八:“她以为父亲是要利用 刘玉英 来探取 老赵 的秘密。”

(2).预支。《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於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探取,预取也。”

(3).摸取。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宋史·李迪传》:“对曰:‘臣向在 陕西 ,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餘悉赴塞下。”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良朋意气真豪放,肯把身投巨浪,直待要探取驪珠返故乡。”

(4).探问。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出:“因甚家中闹声沸……到堂前探取,免心下多虑。”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多不到半月十朝,亲家母又来探取。他道女孩儿不曾到家,惊的俺母亲进退无措。”

诗篇

(1) 诗的总称

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

(2) 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

(3) 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光辉的诗篇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