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涵晓日。荡漾波光摇桨入。
笑指浯溪。
漫叟雄文锁翠微。
休嗟不偶。
归到中州何处有。
独立风烟。
湘水浯台总接天。
诗词问答
问:《减字木兰花(宣和庚子登浯台作)》的作者是谁?答:夏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参考注释
晓日
(1).朝阳。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诗:“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緑酒入金杯。” 元 郝经 《贤台行》:“晓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亲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誊写毕,窗纸上早已晓日曈曈了。”
(2).引申为清晨。 唐 张九龄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乐焉遂赋以诗》:“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荡漾
飘荡;起伏不定
湖水荡漾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波光
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 顾夐 《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 刘基 《菩萨蛮·越城晚眺》词:“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綺罗。”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
浯溪
(1).溪水名。在 湖南省 祁阳县 西南。 唐 诗人 元结 卜居于此,筑台建亭,台曰 峿台 ,亭曰 吾亭 ,与 浯溪 并称“三吾”。 唐 元结 《浯溪铭》序:“ 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 ,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自命曰 浯溪 。”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生平只説 浯溪 ,斜阳唤我归船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 浯溪 之士游於吾门者十餘人,皆怀文抱质,有 邹 鲁 儒学之风。”
(2).借指形胜之地。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词:“我与浯溪曾有约,采入文抄篇幅。”
漫叟
放纵无拘束的老人。 唐 元结 老时自称 漫叟 。 唐 元结 《漫歌八曲》序:“壬寅中, 漫叟 得免职事, 漫 家 樊 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 清 钱谦益 《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二:“宦况萧闲如 漫叟 ,家居恭谨类 恬侯 。”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沉友圣虎丘即事》诗之四:“ 漫叟 短歌伤老大,散人长揖怒清狂。”
雄文
有才气、魄力的文章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不偶
(1).不遇;不合。 汉 王充 《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 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2).引申为命运不好。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 淮阳 叶生 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絶当时,而所如不偶,困於名场。”
归到
回到;返回。《庄子·盗跖》:“﹝ 孔子 ﹞归到 鲁 东门外,适遇 柳下季 。”《汉书·匈奴传下》:“归到,官位如故,不肯令见 汉 使。” 宋 范成大 《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词:“邻家相问,这回真箇归到。”
中州
旧指居全国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带;中原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