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旧稿感赋

作者:董嗣杲 朝代:宋代

删旧稿感赋原文

少年嗜吟如嗜蜜,诸公奇之有奇质。
学荒志旷不自量,躐登将坛多所嫉。
薄游六朝废兴处,远慨疆场分离日。
江草江花幻缜密,下字如缚禅家律。
吁嗟旧存无二三,侧近所取不偿失。
因知嫉者岂轻易,敛尽浮华能就实。
趣入空玄须正传,趣得于心暗如漆。
搜剔造化鬼神凭,天孙云锦可织出。
客寄多时转萧瑟,趁取风寒写旷逸。
九江五峰金翠湿,风月悉归三寸笔。

诗词问答

问:删旧稿感赋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删旧稿感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诸公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有奇

还有零头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不自量

过高地估计自己

如此狂妄,太不自量

躐登

谓越级登迁。《宋史·陈桷传》:“当 秦檜 用事……士之夤缘攀附者,无不躐登显要。”

薄游

亦作“ 薄游 ”。1.为薄禄而宦游于外。有时用为谦辞。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文选·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薄游第从告,思闲愿罢归。” 李周翰 注:“薄游,薄宦也。” 唐 杜甫 《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明 王世贞 《秩满三载移牍有叹》诗之二:“厌説 青 齐 旧,依稀十二年。薄游鷄肋味,多难《马蹄》篇。”

(2).漫游,随意游览。 唐 李嘉祐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诗:“细草緑汀洲,王孙耐薄游。” 明 徐渭 《梅赋》:“往予薄游海外,闻 罗浮 之胜而未得登焉。”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入春淹泊峡中观物叙怀》诗:“薄游从曼衍,疾首念鰥惸。”

见“ 薄游 ”。

六朝

(1)

(2) 六个朝代

(3) 合称中国历史上均以建康(南京)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和陈

(4) 南北朝

六朝法典

废兴

(1).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 清 洪昇 《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 《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疆场

战场

喋血疆场

分离

(1) 从混合物中隔离出来

分离同位素

(2)

(3) 与其他部分或整体、主体分开

恢复他分离纯维生素的研究

(4) 一个分类学单位从同一级别的另一单位分出去

从旧的系统中分离出来

缜密

细致精密;谨慎周密

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宋史·李侗传》

性缜密。——《南史·孔休源传》

禅家

修持禅定者。亦泛指佛家。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灵香散尽禪家接,谁共 殷源 《小品》同。”原注:“《辩正论》亦有九流。一曰禪家者流。 殷浩 读《小品经》,下二百籤疑义,以问 支道林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道在六经不在浮屠》:“吾儒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尝窥究耳。” 清 胡玉昆 《祖堂》诗:“寻僧欲问禪家事,夜半闻鐘同在溪。” 朱自清 《“好”与“妙”》:“这显然加上了禅家顿悟说的影响。”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侧近

临近

他环顾了一下侧近的地形,蹲伏在一个壕沟里

轻易

(1) 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轻易闯过第一关

(2) 随意

轻易不指责别人

浮华

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

浮华的生活

空玄

犹幻想。 李大钊 《今》:“盼‘将来’的结果,往往流于梦想,把许多‘现在’可以努力的事业都放弃不做,单是耽溺于虚无缥渺的空玄境界。”

正传

长篇小说的正文部分,说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闲言不表,书归正传

搜剔

(1).搜寻。 唐 杜牧 《黄州准赦祭百神文》:“绍功嗣德,搜剔幽昧。” 宋 韩维 《同曼叔游高阳山》诗:“喜我萧散人,幽奇共搜剔。” 清 戴名世 《龙鼻泉记》:“余好山水,多搜剔奇异。”

(2).挑剔;检查。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寝庙游衣冠》:“ 陆机 作文以讥切之,但知搜剔其过,不復审諦其自也。”《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又因司官 王惠 出去做官,降了 寧王 ,后来朝里又挐问了 刘太监 ,常到部里搜剔案卷。”

(3).搜刮掠夺。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直教你无计能逃,有路难超,搜剔尽皮格也那翎毛。”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五:“彼哉饕餮子,搜剔穷錙銖。”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天孙

(1).星名。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唐 司马贞 索隐:“织女,天孙也。”

(2).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下土之臣,窃闻天孙,专巧於天。” 清 洪昇 《长生殿·密誓》:“[旦]今乃七夕之期,陈设瓜果,特向天孙乞巧。” 闻一多 《红烛·秋色》诗:“哦!我要请天孙织件锦袍,给我穿着你的色彩!”

(3). 泰山 的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泰山 一曰 天孙 ,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云锦

一种品级很高的提花丝织物,因花纹瑰丽如云得名

客寄

(1).寄居异乡。《易·旅》“旅,小亨,旅贞吉” 唐 孔颖达 疏:“旅者,客寄之名,羈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三折:“何日西归,困天涯一身客寄,恨无端岁月如驰。” 明 崔时佩 李日华 《西厢记·回音喜慰》:“飘零四海愧无居,一生客寄,半生将至。”

(2).指在外寄宿。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昼则奔走在道,夜则无所客寄焉。”

时转

人们纯粹凭机会或者在某事进行过程中好运或恶运的转折或进程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趁取

亦作“趂取”。1.犹获取。 唐 裴铏 《传奇·卢涵》:“ 涵 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掷出户,解小马而走。青衣连呼数声,曰:‘今夕事,须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势不可,又呼:‘东边 方大 ,且与我趁取遮郎君。’俄闻柏林中有一大汉,应声甚伟。”

(2).犹趁着。取,助词。 宋 张耒 《明道杂志》:“又有一官人谈语好文。尝謁一班行,临退,揖而前曰:‘未敢款谈,旦夕专候宇下。’班行作色曰:‘何如趂取今日晴暖説了。’而此官人了不解。” 清 洪昇 《长生殿·收京》:“春深四野农事早,恰趁取甲兵初释。” 清 陈维崧 《望梅·春城望纸鸢》词:“正偷将残线,趂取新晴,恣情游赏。”

风寒

(1).冷风寒气。《墨子·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

(2).风邪和寒邪。中医谓为致病的两个因素。亦指因感受冷风寒气引起的病。《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於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过冒点风寒,一发散就好了。” 周立波 《盖满爹》:“ 盖满爹 感受了风寒,病倒了,躺在乡政府的秘书的床上。”

(3).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旷逸

(1).谓心胸开阔,性情超脱。《宋史·隐逸传上·李渎》:“﹝ 瀆 ﹞旷逸自居,恬智交养。” 清 沉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 王仲瞿 ﹞旷逸不羈,有宇宙蘧庐之意。” 李大钊 《青春》:“非基督教徒,则于现世旷逸自遣,来世之苦,非所辞也。”

(2).指文学艺术风格的旷放、超逸。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古诗轨辙殊多……有以高閒、旷逸、清远、玄妙为宗者,六朝则 陶 , 唐 则 王 、 孟 、 常 、 储 、 韦 、 柳 。” 郑振铎 《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黄公望 的山水苍凉, 吴镇 的景色旷逸。”

(3).远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 杜陵 《咏鸥》……末言海鸥之旷逸清影,翛然不为泥滓所染,非浦鸥所能及。”

五峰

指五个手指。《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酒令·招手令》:“死其三洛,生其五峰。”《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五峰,通呼五指也。”

金翠

(1).金黄、翠绿之色。 晋 陆机 《百年歌》之五:“罗衣綷粲金翠华,言笑雅舞相经过。” 唐 崔涂 《放鹧鸪》诗:“满身金翠画不得,无限烟波何处归。”《红楼梦》第五二回:“ 宝玉 看时,金翠辉煌,碧彩熌灼。”

(2).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续汉书》:“太皇后花胜上为金凤,以翡翠为毛羽,步摇贯白珠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或微言美事,置於闲散,是缀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十一:“侍妾数十,皆佩金翠,曳罗綺。”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三寸

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