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仗宵严建羽旄,春云送色晓鸡号。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戎服上趋承北极,儒冠列侍映东曹。
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
诗词问答
问:《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卢汀也)》的作者是谁?答:韩愈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韩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韩愈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343-34
参考注释
天仗
(1).天子的仪卫。借指天子。 唐 沉佺期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诗:“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2).天子狩猎用的兵仗器械。 唐 李白 《大猎赋》:“乃使神兵出于九闕,天仗罗于四野。”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 杖 ”。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何不取天仗,压制羣魔凶!”
羽旄
(1).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郑玄 注:“羽,翟羽;旄,旄牛尾。文舞所执。”《庄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宋 苏轼 《九成台铭》:“使耳闻天籟,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絃。”
(2).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腐烂不反者,不可胜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羽旄照城闕,谈笑安边隅。”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 长杨 拥羽旄。”
春云
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发。 元 徐再思 《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晓鸡
报晓的鸡。 唐 孟浩然 《寒夜张明府宅宴》诗:“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唐 皮日休 《古函关》诗:“今朝行客过,不待晓鸡鸣。” 清 沉自然 《晓别曲》:“月没星阑晓鸡唱,离人催起同心帐。”
金炉
亦作“ 金鑪 ”。 1.金属铸的香炉。 汉 桓宽 《盐铁论·贫富》:“ 欧冶 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鑪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杅,无其用也。” 马非百 注:“金炉,疑即金香炉。《西京杂记》:‘ 赵飞燕 为皇后,其女弟遗以五层金博香炉。’”
(2).为香炉之美称。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唐 刘禹锡 《秋萤引》:“纷纶暉映平明灭,金鑪星喷鐙花发。” 宋 王安石 《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螭头
(1).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及印章等上面的螭龙头像。亦借指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等。 唐 姚合 《寄右史李定言》诗:“纔归龙尾含鸡舌,更立螭头运兔毫。”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我朝翰林皆史官,立班虽近螭头,亦远在殿下。”《红楼梦》第十七回:“青松拂檐,玉兰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康有为 《游金陵明故宫及孝陵秦淮旧板桥》诗:“虎踞龙盘犹有梦,摩桫翁仲立螭头。”
(2).见“ 螭头官 ”。
玉佩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
雉尾
(1).见“ 雉尾扇 ”。
(2).雉尾部之长羽。《水浒传》第一○九回:“每边拴掛数十个铜铃,后插一把雉尾。” 鲁迅 《二心集·新的“女将”》:“她头插雉尾,手执双刀(或两端都有枪尖的长枪),一 * ,看客就看得更起劲。”
戎服
军服。亦指着军服。《汉书·匈奴传下》:“是以 文帝 中年,赫然发愤,遂躬戎服,亲御鞍马。”《朱子语类》卷九一:“ 隋煬帝 游幸,令羣臣皆以戎服从。”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五》:“ 谭延闓 戎服出坐大堂,斩 万夫雄 等四人於案下。”
趋承
亦作“趍承”。1.指就教,接受教益。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顾惟幸会之多,曾是趍承之晚。” 宋 曾巩 《与刘沆龙图启》:“未卜趋承,更增慕恋。”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趋承能不心倾尽,半为勋高半谊敦。”
(2).侍奉;侍候。 明 张居正 《元日望阙》诗:“北闕朝元忆往年,趋承长在日华边。”《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初日还强勉趋承,以后打熬不过,半眠半起。”《清史稿·世祖纪二》:“隆恩罔极,高厚莫酬,朝夕趋承,冀尽孝养。”
(3).趋附奉承。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迨至 政 宣 间,一时权倖皆自此进,气燄赫然,都总管反趋承之不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同父 挥金如土,毫无恡澁。妓家见他如此,百倍趋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你想,督办要娶姨太太,那一个不趋承巴结?”
(4).引申为迎合。 李大钊 《真理之权威》:“吾为爱真理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趋承此社会。”
北极
(1)
(2) 从地球最北端看去的天顶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北方的一极
(4) 北方边远之处
(5) 地球的最北端,地轴的北端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列侍
排列侍立。 晋 左思 《魏都赋》:“蔼蔼列侍,金蜩齐光。” 唐 白居易 《梦仙》诗:“ 安期 羡门 辈,列侍如公卿。”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郎署
(1). 汉 唐 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 明 清 称京曹为郎署。《汉书·爰盎传》:“上幸 上林 ,皇后、 慎夫人 从。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长布席, 盎 引却 慎夫人 坐。”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郎署, 上林 中直卫之署也。’ 如淳 曰:‘ 盎 时为中郎将,天子幸署,豫设供帐待之。’”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五:“郎者,当时宿卫之官,非谓趣衣小吏;署者,部署之所……郎署,并是郎官之曹局耳。” 唐 杨炯 《浑天赋》:“ 冯唐 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 扬雄 在於 天禄 也,三代而不迁。” 明 刘基 《感兴》诗:“漫説 汉 庭思 李牧 ,未闻郎署遣 冯唐 。” 清 方文 《闻从子蛟峰补济宁兵宪寄此》诗:“旅食京华方十暑,栖迟郎署亦三霜。”
(2).代称皇帝的宿卫、侍从官。《后汉书·马融传》:“ 安帝 亲政,召还郎署,復在讲部。”《文选·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仕伪朝,歷职郎署。” 张铣 注:“郎署,尚书郎。”《南史·陆琼传》:“﹝ 琼 ﹞识具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先生以进士起家,歷官郎署,非其好也。”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二毛
(1).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 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二毛告暮,素志衰頽。”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胡韫玉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病餘人事懒,愁畏二毛侵。”
(2).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馀岁。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信 年始二毛,即逢丧乱。” 倪璠 注:“以 滕王逌 序‘己亥,年六十七岁’逆数之,逢乱之岁, 子山 时年三十有六。” 宋 李宗谔 《先公谈录》:“ 宗諤 二毛之年,丁先公忧。”按:先公 李昉 死于公元九六六年, 宗谔 生于公元九 * 年,时年三十三岁。
(3).即二毛子。 清 黄遵宪 《三哀诗》:“讙譁杀二毛,万头相倾挤。” 钱仲联 笺注:“ 袁昶 《乱中日记》:‘见洋人呼曰大毛子,见教民呼曰二毛子。’”《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砍二毛》:“洋人进 中国 ,二毛直起腰。狗仗人势,横行霸道。”参见“ 二毛子 ”。
(4).方言。谓皮毛短。 谢觉哉 《孔夫子与老农》:“他又缝了许多衣服:狐皮桶子、羔皮桶子、二毛桶子,大毛桶子。”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封信》诗:“身穿二毛皮大衣,听问路忙答话跳下牲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