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汝功江皋感怀

作者:郭印 朝代:宋代

和元汝功江皋感怀原文

奸谀同一辙,举世谁与归。
溪山有佳趣,此乐知者稀。
悠然远罾弋,鱼潜鸟高飞。
不作无根云,苍狗变白衣。
使君见几早,万事已觉非。
拏舟漾清波,策杖登高崎。
逍遥兴未已,烟霞收夕霏。
身从麋鹿游,心与尘垢违。
惜哉经纶手,把钓渭水湄。
冷眼笑纷纷,甘贻肉食讥。
强敌犹张王,屠灭烦天威。
要取虞渊日,咸池浴明晖。
愿君投缗竿,风云起苔矶。
雍容坐帷幄,密勿旋枢机。
莫学西山卧,穷年空采薇。

诗词问答

问:和元汝功江皋感怀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和元汝功江皋感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奸谀

亦作“奸諛”。1.奸诈谄媚。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多姦諛以取媚,挠法以便佞。”《新唐书·宗室宰相传赞》:“ 林甫 姦諛,几亡天下。” 明 归有光 《上高阁老书》:“谓之理财而财愈乏,谓之治兵而兵愈耗,谓之驭吏而詼诡、佞捷、姦諛、嵬琐者,争先而为谩欺。”

(2).奸诈谄媚的人。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宋 王廷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之二:“当日姦諛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迹锄强》:“时人莫笑无经济,未死奸諛骨已寒。”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潜德幽必彰,姦諛死无逭。”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佳趣

美妙的情趣

山谷幽邃,别有佳趣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高飞

(1).高高飞翔。《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2).比喻远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即传该房写票僉差,而胥捕故为延挨,潜驰报信,则已高飞远蹈,难于追获矣。”

(3).树名。即唐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扶栘》:“栘乃白杨同类,故得杨名。按《尔雅》:‘唐棣,栘也。’ 崔豹 曰:‘栘杨, 江 东呼为夫栘。圆叶弱蔕,微风则大摇,故名高飞,又曰独摇。’”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无根

(1).没有根部。《管子·内业》:“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 尹知章 注:“道非如卉木,而有根茎花叶也。”《太平御览》卷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2).没有根基;没有依据。 汉 刘向 《说苑·建本》:“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 宋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谣言则其实大抵无根,所以我没有动。”

(3).比喻行踪无定。 宋 晁补之 《忆少年·别历下》词:“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苍狗

(1).青狗,天狗。古代以为不祥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 唐 司马贞 述赞:“诸 吕 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葅醢,支孼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明 屠隆 《昙花记·严公冤对》:“昔 彭生 枉死,黑豕人啼, 如意 酖亡,苍狗昼现。”

(2). 唐 杜甫 《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因以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元 袁桷 《送牟景阳信州监征》诗之一:“世事不知苍狗变,机心端与白鸥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嗟浮生谁不朽,早教人梦里悲苍狗。” 陈三立 《过随园故址》诗:“况今世变幻苍狗,屡闻窃国如分瓜。”参见“ 白衣苍狗 ”。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获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见几

谓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上》:“﹝ 范蠡 ﹞乃又移书同志,诵王之短,而示己之见几。”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穆王 笑曰:‘ 陈 惧我讨罪,是以乞附,可谓见几之士矣。’”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觉非

感觉到不是。多有悔悟意。亦慨叹人事遭遇。语出 晋 陶潜 《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 唐 刘商 《春日卧病》诗:“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不能忧岁计,无限故山薇。”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拏舟

撑船。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其子 克 ,弃兄弟,自城拏舟迎候。”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拏舟浮磵曲,扶杖度山崦。” 清 龚自珍 《丑奴儿令·将返羽琌别墅留别沧浪亭僧》词:“佛前容我摊经坐,细剔龕灯,多谢诗僧,明夜拏舟又 羽陵 。”

清波

(1).清澈的水流。 汉 严忌 《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 赛纳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

(2).六朝时歌曲名。 康有为 《<味梨集>序》:“六朝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鸟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策杖

拄杖。也称杖策。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唐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 仇兆鳌 注:“ 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 唐 白居易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公( 司马光 )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未已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夕霏

傍晚的雾霭。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宋 秦观 《泗州东城晚望》诗:“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艫人语夕霏间。”

麋鹿游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 , 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远害朝看麋鹿游,蒙筐篚亲相叩。” 清 林旭 《虎丘道上》诗:“新愁旧恨相随续,举目真看麋鹿游。”

心与

以心相许。《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 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故 州平 心与, 元直 神交。”

尘垢

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游乎尘垢之外

经纶手

治国的良才。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渡 江 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古人经纶手大率忙时閒做,閒时忙做,知公亦然也。” 清 孙枝蔚 《万开来宪副招饮园林留赠》诗之二:“暂袖经纶手,弥高著作才。”

钓渭

指 周 吕尚 垂钓于 渭水 遇 文王 事。 唐 韩愈 《叉鱼》诗:“如 棠 名既误,钓 渭 日徒消。” 钱仲联 集释引 顾嗣立 曰:“《史记·齐太公世家》:‘ 吕尚 年老渔钓, 周西伯 出猎,遇於 渭 之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史臣至比之为筑巖钓 渭 ,亦过矣哉。”参见“ 钓川 ”。

水湄

水边。《诗·秦风·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 楚怀王 之时,举羣才赋诗於水湄。”《北齐书·孙腾传》:“ 高祖 与 兆 宴饮於水湄,誓为兄弟。” 前蜀 李珣 《巫山一段云》词之一:“有客经 巫峡 ,停橈向水湄。” 清 周灿 《使交趾诗》:“沧江岸上有荒祠,栘叶棉枝近水湄。” 茅盾 《惊蛰》:“当月白风清之夜,林畔水湄飘荡着他那似哭似诉的悲音。”

眼笑

犹言眉目传情。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肉食

以肉类为食物;吃荤

肉食动物

强敌

1.亦作"强敌"。 2.强有力的敌人。 3.指强有力的对手。

张王

(1).指 汉 张耳 。 项羽 分封诸侯王时被封为 常山王 ,后归 刘邦 ,又改立为 赵王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 伍员 灌溉於宰 嚭 , 张王 抚翼於 陈相 。” 李善 注:“ 陈餘 因 张耳 抚翼而奋飞。”

(2). 唐 代著名诗人 张籍 、 王建 的并称。 徐澄宇 《<张王乐府>导言》:“ 张 王 乐府虽然同属 杜甫 以来的现实主义与新乐府运动的系统,而与这系统中其他诗人的作风究竟有所不同,而自成其为 李 、 杜 、 元 、 白 以外的‘乐府正宗’。”

高涨;炽盛。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得时方张王,挟势欲腾騫。”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贼气愈张王,锋鋭不可触。” 清 赵翼 《大银杏树歌》:“霜侵雪蚀老不死,拏攫空中势张王。”

屠灭

杀尽;摧毁。《汉书·严助传》:“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尔乃奔波亡走,殆至屠灭。” 宋 苏辙 《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清 戴名世 《窦成传》:“当是时, 江 北诸郡县皆屠灭,独 桐城 屡围不能破。”

天威

(1) 天道威严;也指帝王的威严

(2) 神奇的威力;神威

虞渊

亦称“ 虞泉 ”。传说为日没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虞渊 ,是谓黄昏。”《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晋书·束晳传》:“亦岂能登海湄而抑东流之水,临 虞泉 而招西归之日?” 唐 柳宗元 《杂曲歌辞》之一:“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 郭沫若 《赠日本友人》诗:“纵有乌云遮皓月,终教红日出 虞渊 。”

咸池

(1).古乐曲名。相传为 尧 乐。一说为 黄帝 之乐, 尧 增修沿用。《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 注:“ 黄帝 所作乐名也, 尧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法曲》:“ 舜 持干羽 苗 革心, 尧 用《咸池》凤巢阁。”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咸池》行復奏,倚待与谁聆。”

(2).神话中谓日浴之处。《楚辞·离骚》:“饮余马於 咸池 兮,揔余轡乎 扶桑 。” 王逸 注:“ 咸池 ,日浴处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於 暘谷 ,浴於 咸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咸池 昇日庆, 铜雀 分香悲。”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某远在 岭海 ,乃闻阁下奋发忠义,纠合师旅,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回六龙以中天,然后知阁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 咸池 。” 王逸 注:“ 咸池 ,天神也。”一说为水鱼之囿。 洪兴祖 补注:“《淮南》云: 咸池 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4).星名。《史记·天官书》:“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 张守节 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託也。”

贮盐卤的水池。 唐 樊绰 《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盐也。”

明晖

见“ 明辉 ”。

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帷幄

(1) 军营的帐幕

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运筹帷幄

(3) 宫中的帷幕

密勿

(1).勤勉努力。《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谓“ 鲁 ‘黽勉’作‘密勿’。”《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 颜师古 注:“密勿,犹黽勉从事也。” 南朝 梁 沉约 《刘领军封侯诏》:“内参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劳,诚力备尽。”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櫝敛兵革,天清地謐,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 清 顾炎武 《乾陵》诗:“弥缝由密勿,迴斡赖元功。”

(2).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寧有恳恳忧此者乎?” 唐 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訏俞之命,或虑闕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明 黄瑜 《文渊阁铭》:“ 永乐 初,命侍读 解縉 等七人,入掌密勿。”《诗刊》1977年第3期:“忘身参密勿,忠党树仪刑。”

(3).指机要之职。 宋 王禹偁 《怀贤诗·王枢密》:“文学中甲科,风云参霸府。直躬在密勿,未始畏强御。”

枢机

(1) 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机构

(2) 比喻事物的关键

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易·系辞》

夫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下》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穷年

(1).终其天年;毕生。《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荀子·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没世穷年,不能徧也。”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高下之分,贵贱之贾,一由彼口。是以没齿穷年,不免於匹夫。”

(2).全年;一年到头。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张长公》:“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王蒙 《暮宿田家作》诗:“穷年滞草莽,裋褐被霜露。”

(3).贫困之时。 明 高启 《送贾二文学》诗:“穷年自多感,况復送良儔。”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