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纪善调宰鲁山·其二原文
故人离别久,忽见各开颜。
我老尘埃际,君辞霄汉间。
全家三泖远,百里一官间。
卓鲁留遗传,高风谅可攀。
诗词问答
问:送俞纪善调宰鲁山·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问:送俞纪善调宰鲁山·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送俞纪善调宰鲁山·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参考注释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离别
(1) 暂时或永久离开
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
(2) 分手,分开
开颜
露出微笑
孩子们个个笑开颜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全家
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三泖
即 泖湖 。在 上海市 松江县 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 淀山湖 ,下流合 黄浦 入海。今多淤积为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吴中书寄汉南裴尚书》诗:“ 三泖 凉波鱼蕝动, 五茸 春草雉媒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泖茆字异》:“今观所谓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则荷蒲演迤,水风生凉;秋冬则葭苇藂蘙,鱼屿相望,初无江湖凄凛之色。所谓冬暖夏凉者,正尽其美。” 清 邵在衡 《江南行》:“ 江 南地本神皋区, 吴淞 三泖 似画图。”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卓鲁
汉 卓茂 、 鲁恭 的并称。均以循吏见称,后因以指贤能的官吏。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笼 张 赵 於往图,架 卓 鲁 於前籙。” 唐 王维 《送六舅归陆浑》诗:“伯舅吏 淮 泗 , 卓 鲁 方喟然。”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做官的皆如 卓 鲁 ,令史每尽压 萧 曹 。” 明 刘基 《雁门太守行》:“贤哉 洛阳 令, 卓 鲁 相继踪。”
留遗
遗存,遗留
偏有留遗。——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高风
(1).强劲的风。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赠崔侍郎》诗:“高风摧秀木,虚弹落惊禽。”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豫章夹日吟高风,岁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强风。 唐 杜甫 《向夕》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3).指秋风。《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风(秋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 师尹 注:“高风,八月风也。” 明 刘基 《淡黄柳·台城秋夜》词:“高风淅淅,翻动林梢败叶。”
(4).高尚的风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序》:“覩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北史·王罴王思政等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孙锺元先生时居蓟门九十二岁》诗:“ 邵 许 高风远尚存,传经一代又 苏 门。” 徐迟 《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5).高雅的艺术风格。 宋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呼我作卿方举酒,更烦佳句赏高风。”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 东坡 谓书至于 颜 柳 而 钟 王 之法益微,诗至于 李 杜 而 魏 晋 以来高风絶尘亦少衰矣。”
(6).美善的风教、政绩。 唐 韦应物 《始至郡》诗:“昔贤播高风,得守媿无施。” 宋 苏轼 《杭州与莫提刑启》:“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简上,肃高风於列郡,浹厚德於齐民。”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忆昔 文翁 以《诗》《书》治 蜀 ,而 扬 马 之瑋製以兴; 何武 用儒术进贤,而 龚 唐 之高风克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