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十二首

作者:刘子翚 朝代:宋代

论俗十二首原文

悬墙挂德音,尽驰今年租。
旄倪发欢谣,助达和气舒。
皇恩施甚厚,疲疗望少苏。
吁嗟吏舞文,诏纸墨未渝。
借贷尽白著,勾稽穷宿逋。
掊克傥归公,民贫犹乐输。
量权徵倍耗,夤缘窃其余。
宁逢盗剽攘,厌闻吏追呼。
盗奸久必戢,吏奸无由锄,雷霆不言威,肉食忍自诬。
故态勿狃习,穷阎勿侵渔。
勿谓天听高,勿谓黔首愚。

诗词问答

问:论俗十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子翚
问:论俗十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子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子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旄倪

老人和幼儿。《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於 燕 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赵岐 注:“旄,老耄也。倪,弱小倪倪者也。” 宋 范成大 《麻线堆》诗:“但冀米盐给,不烦金币支。非客敢窃议,道傍询旄倪。” 明 宋濂 《元故承务郎道州路总管府推官李府君墓铭》:“初, 大河 南决,州民扶挈旄倪走旁郡,冻馁道路,倀倀无所归。”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三:“诛求又掠旄倪去,风鹤重添妇女惊。”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皇恩

指皇帝给予的恩惠

皇恩浩荡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舞文

见“ 舞文弄法 ”。

纸墨

(1).纸和墨。书写用具。《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岁时但贡纸墨而已。”《宣和书谱·陶弘景》:“无纸墨则至於以荻画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入奠,见纸墨丛残,家僮殯殮,为之泣下。”

(2).借指文字。 晋 陶潜 《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輒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臣不敢尽具之纸墨。”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穷极口舌之形容,不逮纸墨之委曲。”

借贷

借进贷出

勾稽

(1).犹考核。《通典·职官六》:“ 汉 有御史主簿…… 大唐 置一员,掌府事,勾稽省事。”《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为臣之节如斯,貽厥之谋何在!须加惩责,以肃朝伦,九寺勾稽,尚谓宽典,可责授卫尉寺主簿。”

(2).查考核算。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九:“勾稽数多寡,必假布数清。”《明史·秦紘传》:“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 清 方苞 《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公性沉静,其治事,勾稽文簿,终日不倦。”

宿逋

久欠的税赋或债务。 唐 杜牧 《吏部尚书崔公行状》:“民有宿逋不可减於上供者,必代而输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章圣 践祚之初,天下宿逋,数百万计。” 明 宋濂 《贞节堂记》:“初, 思恭 尝娶妻生一子,贫寓外家, 庄 遗钱使营生产,且偿 思恭 之宿逋。” 清 赵翼 《连日笔墨应酬书此一笑》诗:“言情篇什贵雋永,岂比宿逋可催讨。”

掊克

亦作“ 掊剋 ”。亦作“ 掊刻 ”。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一说,自大而好胜人。《诗·大雅·荡》:“曾是彊御,曾是掊克。” 毛 传:“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 朱熹 集传:“掊克,聚敛之臣也。”《汉书·叙传下》:“曾是强圉,掊克为雄,报虐以威,殃亦凶终。”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愡恫官府之閒,以窥掊尅之益,内以夸妻妾,外以钓名位。”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掊刻之心,无文之弊,不生於刀笔之下矣。”《新唐书·韩滉传》:“ 德宗 立,恶 滉 掊刻,徙太常卿。” 宋 王安石 《兼并》诗:“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元典章·兵部一·军官》:“似此掊尅非止一端,渐将军户侵损。”《明史·彭时传》:“光禄寺採办,各城门抽分,掊剋不堪。” 章炳麟 《訄书·消极》:“近岁掊克之尽,赂鬻之彰,誃馆之侈,蚩贱所发愤也。”

归公

上交集体、公家

一切徼获要归公

夤缘

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向上巴结

乔松孤立,萝茑夤缘,柔附凌云,岂曰能贤。——《旧唐书·令孤楚牛僧孺传赞》

夤缘得官

其余

剩下的人或物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余以俭立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其余各处乡民。——《广东军务记》

为标准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马克和李莉在下棋,其余在玩牌

剽攘

(1).掠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军士剽攘,非汝之过。”

(2).抄袭窃取。 明 宋濂 《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厌闻

(1).充分听取。参见“ 厌闻飫听 ”。

(2).不愿听。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语三》:“平心想起来,所谓‘选家’这一流人物,虽然因为容易联想到 明 季的制艺的选家的缘故,似乎使人厌闻,但现在倒是应该有几个。”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自由’‘平等’‘民权’的口头禅,在大多数社会思想里即使不生复古的反动思潮,也就为人所厌闻。”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但是看看 何先生 的神气,似乎并不把 朱怀义 这句话当作一回事,而且颇有厌闻的表情。”

追呼

(1).追赶呼喊。《汉书·蒯通传》:“亡肉家遽追呼其妇。”《三国志·魏志·韩暨传》:“阴结死士,遂追呼寻禽 茂 ,以首祭父墓。”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追呼之声愈近。”

(2).谓吏胥到门号叫催租,逼服徭役。 唐 元结 《舂陵行》:“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新唐书·陆贽传》:“农桑废于追呼,膏血竭于笞捶。”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次男避追呼,远出归无期。”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雷霆

(1) 疾雷

响振雷霆动九天

(2) 比喻人的盛怒或声威极大

大发雷霆

雷霆之怒

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肉食

以肉类为食物;吃荤

肉食动物

自诬

(1).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 * 而被考自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 赵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

(2).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 宋 张载 《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

(3).轻视自己。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必谓天下人心皆不正,又何其过尊西人而自诬之甚也。”

故态

(1).老脾气;旧日或平素的举止神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光 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諛顺旨要领絶。’ 霸 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宋 叶适 《故大宗丞高公墓志铭》:“公由此坐废,即復具野航,出没圩圲如其故态,不少介吝。”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高宗 李治 都屡次地告戒他,但不改故态。”

(2).泛指从前的状况。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二》:“会有倚声作词者,本欲酒间易晓,颇摆落故态,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此集所载是也。”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五:“这段故事的时期,大概在 中华民国 八九年到十一二年之间,到现在我写这个故事,一切局面已经不是前几年的故态。”

狃习

熟习;习惯。《新唐书·藩镇传·王承宗》:“ 镇州 世相继,人所狃习,惟拒命则讨之。”《元史·世祖纪四》:“是皆徇百姓见闻之狃习,要一时经制之权宜。”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当是时,父老子弟,狃习故常,安于 清 廷久,骤见更革,逐去 清 廷官吏,益骇疑莫措。”

穷阎

陋巷;穷人住的里巷。《荀子·儒效》:“虽隐於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贵道存也。” 杨倞 注:“穷阎,穷僻之处。阎,里门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阎谓之衖。’穷阎即《论语》所云陋巷,非谓里门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结駟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 原宪 。”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度华厦而既爽,入穷阎而亦清。” 明 何景明 《苦寒行》之三:“嗟汝穷阎人,无衣当奈何!”参见“ 穷閭 ”。

侵渔

侵夺,从中侵吞牟利。《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汉书·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新唐书·高季辅传》:“为政之道,期于易从,不恤其匱,而须其廉,正恐巡察岁出,輶轩继轨,而侵渔不息也。” 清 魏源 《湖北崇阳县知县师君墓志铭》:“于是把持之生监与侵渔之书役,交相为难,各执一词,弱肉强食,如圜无端。”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 元璋 把征粮和运粮的权力交给地主,以为‘这个办法是以良民治良民,必无侵渔之患’。”

天听

(1).上天的听闻。《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元 贡师泰 《河决》诗:“恐是天听高,致使雨露偏。”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伏以天听无私,妙感应以立善淫之劝;神威有赫,显昭格以大彰癉之权。”

(2).帝王的听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三公朝朔望之日,又可特延入,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庶有裨起天听,弘益大化。” 唐 独孤及 《谏表》:“百姓不敢诉於有司,有司不敢闻於天听。”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窃臣岭海下士,才识闇愚,以时事艰难,屡次上书,冒凟天听。”

黔首

指平民;百姓

以愚黔首。——汉· 贾谊《过秦论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