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原文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诗词问答
问: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苏轼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诸夏
(1). 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 鲁 晋 俱诸夏也。”
(2).指 中国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 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郭沫若 《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先王之乐(古代贤王所制作的音乐,即雅乐)。——《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于先王。——《战国策·魏策》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社稷臣
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絳侯 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唐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诗:“帝坐 蓬莱 殿,恩追社稷臣。”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朝野争夸社稷臣。”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定策
(1).亦作“ 定册 ”。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韩王信传》:“﹝ 韩增 ﹞与大将军 霍光 定策立 宣帝 ,益封千户。”《汉书·赵充国传》:“与大将军 霍光 定册尊立 宣帝 ,封 营平侯 。”《旧唐书·韦嗣立传》:“以定册尊立 睿宗 之功,赐实封一百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泌 曰:‘赖陛下语臣,使 杨素 、 许敬宗 、 李林甫 之徒承此旨,已就 舒王 图定策之功矣。’” 明 李贽 《读史汇·杨廷和》:“余又怪其不能以事 康陵 者而事 永陵 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 世宗 仁圣,终能听己也耶?”《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 穆宗 崩,太后定策立 德宗 。”
(2).决定方略或策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运筹 固陵 ,定策东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庚午,帝还 越州 ,遂定策航海,乃移 四明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二十一年,定策屯田。”
(3).既定的政策方略。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万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态多种多样
仪态万方
(3) 种种方法;各个方面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勤民
(1).劳苦百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 违 蹇叔 ,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昭公十五年》:“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 韦昭 注:“勤,劳也。”
(2).尽心尽力于民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杜预 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汉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统牧。”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犹以玩物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