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张文学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再和张文学原文

安知后来者,所作不如今。
孰可执牛耳,君能贯虱心。
孤根才一寸,老干忽千寻。
未必子期死,无人听古音。

诗词问答

问:再和张文学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再和张文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刘克庄再和张文学书法欣赏

刘克庄再和张文学书法作品欣赏
再和张文学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执牛耳

(1) 古代歃血为盟,盟主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用“执牛耳”指盟主

诸侯盟,谁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

(2) 泛指居领导地位

贯虱

贯穿虱心。极言善射。典出《列子·汤问》:“ 纪昌 者,又学射於 飞衞 …… 昌 以氂悬虱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覩餘物,皆丘山也。乃以 燕 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絶。”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纪昌 贯蝨, 养由 号猿。” 宋 刘克庄 《蠹赋》:“古有所谓贯虱之射手,承蜩之痀僂。”《荡寇志》第七一回:“那女子却伶俐,又自己习得一手好弓箭,端的百发百中,穿杨贯虱。”

孤根

(1).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唐 张九龄 《叙怀》诗:“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唐 张九龄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诗:“孤根自靡託,量力况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柳亚子 《三月廿一夜听罗迈部长报告时事有作》诗:“披肝沥胆谈团结,赢得孤根泪似麻。”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唐 杜甫 《滟滪》诗:“ 灧澦 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三:“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学观》:“ 杜 之《典》, 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郑樵 孤根,前无古人。”

一寸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人听

(1).众人所知闻。《后汉书·朱浮传》:“ 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 、 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 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古音

(1) 古代的语言及发音

汉语的古音系统

(2) 专指周秦时期的语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