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原文
南第诸兄早相见,别时托子以无倦。百岁论交见子心,一朝取别宁吾愿。
妙岁远游真所难,肯为得官近长安。
圣作诗书端有意,犹须用心科举外。
诗词问答
问: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问: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师道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师道名句大全
陈师道送黄生兼寄二谢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诸兄
所有同宗之兄。《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诸兄。”《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自遭大忧,及 新野君 ,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相见
彼此会面
整个代表团在终点站与他们相见
托子
用以承垫杯碗等,起平稳、隔热作用的器皿。形状多种。始用于 唐 ,流行至今。《景德传灯录·松山和尚》:“一日命 庞居士 喫茶,居士举起托子云:‘人人尽有分,因什么道不得?’”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托子》:“席上,诸公只服褙子, 文龙 以失礼居末座。供茶, 文龙 故以托子堕地,诸公戏以失礼。 文龙 曰:‘先生失衣,学生落托。’众为一笑。”
无倦
亦作“ 无勌 ”。不懈怠;不厌烦。《论语·颜渊》:“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荀子·尧问》:“忠信无勌,而天下自来。” 杨倞 注:“言精专不怠而天下自归,不必致也。”《宋书·乐志二》:“乐有文,礼无倦。”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酷爱支更铃柝,巡行达旦无倦。”
百岁
(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论交
(1).争论与交谈。 唐 李颀 《行路难》诗:“秋风落叶闭重门,昨日论交竟谁是。”
(2).结交;交朋友。 唐 高适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诗:“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宋 陈师道 《赠鲁直》诗:“相逢不用蚤,论交宜晚岁。” 清 龚自珍 《哭郑八丈》诗:“论交三世久,问字两儿趋。” 张昭汉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长江歌以纪事》:“古人论交恩义重,徙倚琴臺有餘痛。”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取别
告别。《太平广记》卷一一五引 唐 道世 《法苑珠林·王弘之》:“ 轨 忽更来愧谢。因云:‘今即取别。’举家哭而送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林四娘》:“妾尘缘已尽,当往 终南 。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
远游
亦作“ 远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见“ 远游 ”。
所难
谓难以做到(的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羣善必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实惟太尉, 刘 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此指难以自处。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圣作
(1).语本《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旧时多为称颂帝王有所作为之词。 唐 李邕 《贺新殿钟鸣表》:“伏见昨宣示於新殿为万姓祈祷,神鐘自鸣,是知圣作昇闻,天意下降,道开皇极,润及生人。”
(2).帝王的作品。犹言御制。《新唐书·虞世南传》:“帝尝作宫体诗,使賡和。 世南 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诗·豳风·七月》﹞序上说是 周公 做的。或者是这位大诗人的圣作罢。”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须用
犹言一定要。《二程遗书》卷十八:“家贫亲老,须用禄仕。”《水浒传》第十九回:“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水浒传》第四九回:“限三日内要纳大虫,迟时须用受责,却是怎地好!”
科举
指中国从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