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毛叔子原文
章甫不价越,澼洸或强吴。事以适进重,投暗恐类愚。
毛子抱高学,眇睨大小儒。
过阅几公卿,携文及吾庐。
我穷劣识字,三读起长吁。
妙处未遽了,君意无乃孤。
劝子挽从俗,青紫摘颔须。
他时不朽托,一一世楷模。
诗词问答
问:答毛叔子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答毛叔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章甫
古代一种礼帽
端章甫。——《论语·先进》
不价
(1)
〈方〉
(2)
表示否定
不价,那不是你的书
(3)
表示不这样做
我才不价呢
今天下馆子得你请客,不价,我不去
(4)
也作“不家”
毛子
(1) 旧时对西洋人的蔑称
(2) 〈方〉∶指土匪
(3) 〈方〉∶细碎的毛
高学
谓高明的教导。 北周 萧詧 《游七山寺赋》:“凭怪石而为枕,因沧浪而洗足,盖往贤之所同,亦先儒之高学。”
学养高深者。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世事如病耳,螘斗作牛闻,苦怀太史 惠 ,养豹烟雨昏,后世无高学,举俗爱 许浑 。”
眇睨
小看;轻视。 宋 陈造 《旅馆三适》诗之三:“饱足仍酣醺,眇睨人閒世。”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吾庐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识字
认识文字
长吁
长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饥寒之色可掬,抑天长吁。”《宋史·郑侠传》:“﹝ 郑侠 ﹞悉绘所见为图……疏奏, 神宗 反覆观图,长吁数四。” 明 刘基 《长相思》诗之二:“凤皇不食鴟鴞呼,嗟我欲往空长吁。”
妙处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2)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无乃
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从俗
(1).依从习俗。《礼记·曲礼上》:“礼从宜,使从俗。” 北齐 刘昼 《新论·随时》:“故《易》贵随时,《礼》尚从俗,适时而行也。”
(2).顺从时俗。《楚辞·离骚》:“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求安之士乃诡志以从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官制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虽士大夫皆从俗,不以为怪。” 清 恽敬 《与朱干臣》:“吾弟前书称老夫子大人,鄙意颇不愿从俗。” 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我是就世俗一般而言,所以也姑且从俗。”
青紫
(1) 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2) 见“发绀”
他时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不朽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人类愿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楷模
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后汉书·卢植传》
以雷锋为楷模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