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斑竹原文

浓绿疏茎绕湘水,春风抽出蛟龙尾。
色抱霜花粉黛光,枝撑蜀锦红霞起。
交戛敲欹无俗声,满林风曳刀枪横。
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湘娥泪血腥。
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
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

诗词问答

问:斑竹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斑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斑竹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85-13

参考注释

湘水

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蛟龙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霜花

亦作“ 霜华 ”。1.即霜。霜为粉末状结晶。花,指物之微细者。故称。 唐 戴叔伦 《独坐》诗:“二月霜花薄,羣山雨气昏。”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三折:“云淡晚风轻,露冷霜华重。”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 老赵 把住方向盘望着前方,公路两旁的小树和枯草上挂满霜花。”

(2).皎洁的月光。 唐太宗 《秋暮言志》诗:“朝光浮烧夜,霜华浄碧空。”

(3).闪着寒光的锋刃。亦指锋刃闪着的寒光。 明 夏完淳 《钱漱广为余内兄弟死绝句》之五:“看君壁上龙鸣剑,依旧霜花夜夜深。” 清 陆楣 《满江红·松源署中除草得断镞》词:“斸苍苔,磨洗认霜华,悲陈刼。”

(4).喻指白色须发。 唐 温庭筠 《达摩支曲》:“旧臣头鬢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感兴》之五:“欢乐既未能,鬢髮霜花易。” 明 张居正 《答中溪李尊师论禅书》:“今不意遂已五旬,霜华飞满鬚鬢。” 清 孙枝蔚 《归来》诗之二:“囊中羞涩还如故,赢得霜华上髩鬚。”

粉黛

* 和黑粉。后代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枝撑

(1).亦作“ 枝牚 ”。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梁柱。《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欑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周翰 注:“枝牚,梁上交木也。”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河梁幸未拆,枝撑声窸窣。” 叶圣陶 《登雁塔》:“ 杜工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中有‘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的句子……‘枝撑’指塔内的木材构筑。”

(2).支撑,支持。 宋 欧阳修 《本论》:“天下之势,方若弊庐,补其奥则隅坏,整其桷则栋倾,枝撑扶持,苟存而已。” 清 杨宾 《换车行》:“坡陀木石相枝撑,谷口泥淖多呀坑。”

蜀锦

中国四川出产的传统的染色丝织品

霞起

红霞飞起。《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李善 注:“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如云霞。’” 南朝 梁元帝 《讨侯景檄》:“朱旗夕建,如 赤城 之霞起;戈船夜动,若沧海之奔流。” 元 陈樵 《八咏楼赋》:“羣仙羽会,曄如芙蓉。虚步霞起,振衣为风。”

交戛

(1).亦作“ 交戞 ”。象声词。《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琵琶》诗:“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 宋 苏辙 《文与可学士墨君堂》诗:“风庭响交戛,月牖散凌乱。” 明 徐渭 《谢某启》:“莽沙苇之蘢葱,纷水禽之交戞。”

(2).交错缠结。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夫桑枝以无所附著为贵,则是尝加删翦而无有交戛相妨者矣。”

俗声

尘世的喧扰声。 清 曹寅 《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驿院》诗:“行役有餘暇,驛亭无俗声。”

刀枪

(1) 刀剑和刺枪

(2) 泛指武器

刀枪入库

殷痕

赤黑色的斑纹。《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苦雨

久下成灾的雨。《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杜预 注:“霖雨为人所患苦。” 孔颖达 疏:“《诗》云‘以祈甘雨’,此云苦雨。雨水一也,味无甘苦之异养物为甘,害物为苦耳。”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宋 苏轼 《过海》诗:“参横斗落转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郭小川 《昆仑行》诗之一:“ 太行山 的苦雨,早被革命歌声唱断。”

不落

(1).不掉下;不坠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朝 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四游记·华光皈依佛道》:“布施轮迴簿上,曾註汝父母生当受苦果,今日得汝皈依佛菩萨,该同往西方,不落轮迴之路。”

(2).不脱落。 唐 无名氏 《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3).不须,不用。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杜少陵 诗,止可读,不可解。何也?……余谓:读之既熟,思之既久,神将通之,不落言詮,自明妙理。” 钱锺书 《围城》五:“她靠掌柜坐着,算得不落言诠的好广告。”

(4).酒器名,即凿落。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白乐天 《送春》诗云:‘银花不落从君劝,’不落,酒器也。”

湘娥

指 湘妃 。《文选·张衡<西京赋>》:“感 河冯 ,怀 湘娥 。”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言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随 舜 不及,堕 湘水 中,因为 湘夫人 。” 晋 郭璞 《江赋》:“ 奇相 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於 湘娥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斑竹》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明 莫止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湘娥 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参见“ 湘妃 ”。

血腥

人或其他动物被杀后的血肉,因其有腥臊味,故称

袅娜

(1)

(2) 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柳丝袅娜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那女子形体袅娜,如随风飘去

梢头

(1) 树枝的顶端

月上柳梢头

(2) 原木的细端

(3) 〈方〉∶末尾;尽头

市镇梢头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

(2).秋季。《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子猷

晋 王徽之 的字。 王羲之 之子。 * 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 会稽 时,雪夜泛舟 剡溪 ,访 戴逵 ,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唐 李白 《寻阳送弟》诗:“ 寻阳 非 剡水 ,忽见 子猷 船。”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 子猷 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 明 高启 《水龙吟·画红竹》词:“再相逢 子猷 还惜,此君未老,岁寒犹有少年颜色。”

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