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德望居朝大吕轻,眷思难怫丐归情。履声暂去端门晓,刀梦新占虎节荣。
有道致君三任喜,无心贪龙一麾行。
天衷只恐思耆旧,不待黄堂报政成。
诗词问答
问:《代王侍郎送程尚书赴信州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张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嵲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德望
(1).德行与声望。《世说新语·规箴》“ 陆玩 拜司空” 刘孝标 注引《玩别传》:“是时 王导 、 郗鉴 、 庾亮 相继薨殂,朝野忧惧,以 玩 德望,乃拜司空。” 宋 苏轼 《给事中兼侍讲傅尧俞可吏部侍郎制》:“士以德望进,则风俗厚而朝廷尊。” 明 李贽 《寄答京友》:“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这位县长年纪又轻又有德望。”
(2).指有德行声望的人。 宋 欧阳修 《与富文忠公书》之二:“有 蜀 人 苏洵 者,文学之士也。自云奔走德望,思一见而无所求。”
大吕
钟名, 周朝的宝物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端门
(1).宫殿的正南门。《史记·吕太后本纪》:“ 代王 即夕入 未央宫 ,有謁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后汉书·左雄传》:“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牋奏,副之端门。”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宫之正南门曰端门。尚书於此受天下奏章,令举者诣公府课试,以副本纳之端门,尚书审覈之。” 宋 晁冲之 《上林春慢》词:“鹤降詔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前汉书平话》卷下:“日正端门登极位,万国来朝有道君。”
(2).太微垣南藩二星,东曰左执法,西曰右执法,左、右执法之间叫“端门”,为太微垣的南门。《后汉书·李固传》:“加近者月食既於端门之侧。” 李贤 注:“端门, 太微宫 南门也。”《晋书·天文志上》:“太微,天子庭也……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
刀梦
见“ 刀州梦 ”。
虎节
(1). 周 代山国使者出行时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龙节,列国之使,各用其虎、人、龙节,以为行道之信。观其用虎节,知其自山国而来,人、龙亦然。”
(2).泛指符节。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首路龙旗盛,提封虎节严。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綅。” 清 汪懋麟 《送舟次二兄册封琉球》诗:“稽顙请封圣人喜,虎节特令儒臣持。”
有道
(1) 有德有才或通达事理
(2) 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就有道而正也。——清· 刘开《问说》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
致君
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 尧 舜 上,再使风俗淳。” 宋 岳珂 《桯史·王荆公》:“ 荆公 自以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尽底藴,欲成致君之业。”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麾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天衷
(1).天的善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臣﹞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 汉 蔡邕 《郭有道碑》:“先生诞膺天衷,聪睿明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特詔四方英俊,速拜上帝,以奬天衷。”
(2).皇帝的心意。 元 耶律楚材 《和谢昭先韵》:“小子区区何所祝,但愿天衷俞奏鶚。”
(3).指天地四方的中心。《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然其宅天衷,立民极,莫不崇尚其道,神明其位。” 刘良 注:“言天子居天心,立人本。”
耆旧
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復恐初从乱离説。” 元 虞集 《苏武慢》词:“空自笑 洛下 书生, 襄阳 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清 方苞 《白云先生传》:“当是时, 三楚 、 吴 、 越 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郑泽 《壬子秋日作诗奉呈》:“煌煌《邱》与《索》,渊粹惟耆旧。先生守遗经,清风淡儒素。”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黄堂
(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后汉书·郭丹传》:“勑以 丹 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李贤 注:“黄堂,太守之厅事。”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 春申君 子 假君 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儒林外史》第七回:“ 大江 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2).借指太守。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卷上:“太守曰黄堂。”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妾是 王 家子姓,父做黄堂。”《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説,一身衣食有餘,功名虽是异途,却有四品黄堂之分。”
(3).墓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闕臺,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黄堂也。’”
报政
(1).陈报政绩。《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 卒,子 伯禽 固已前受封,是为 鲁公 。 鲁公伯禽 之初受封之 鲁 ,三年而报政 周公 。 周公 曰:‘何迟也?’ 伯禽 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后遂为地方官政绩卓著之典。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念外臺报政之功,追 宣室 前席之事。”
(2).指任地方官。 清 钱谦益 《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徐良彦母丁氏加赠恭人制》:“迨报政于南国,已弃养于北堂。”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昔为 真州 宰,墨綬垂芬芳。报政逾十年,令闻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