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朝宗之官原文
芳草连天柳拂堤,怜君俯首去勾稽。赋成梁苑方同乐,唱彻阳关遽解携。
指日鹍鹏当直上,待时鸾凤且卑栖。
若逢访戴人乘兴,莫惜相随泛剡溪。
诗词问答
问:送江朝宗之官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送江朝宗之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芳草
(1).香草。 汉 班固 《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 蜀 。” 后蜀 毛熙震 《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2).比喻忠贞或贤德之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顾。” 宋 刘攽 《泰州玩芳亭记》:“《楚辞》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嘉卉为君子美德。”
连天
(1) 持续许多天
连天连夜
连天赶路
(2) 连续不断
叫苦连天
(3) 与天相连,比喻非常高的样子
水连天
俯首
(1) 低下头
俯首做画
(2) 比喻顺从
俯首听命
勾稽
(1).犹考核。《通典·职官六》:“ 汉 有御史主簿…… 大唐 置一员,掌府事,勾稽省事。”《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为臣之节如斯,貽厥之谋何在!须加惩责,以肃朝伦,九寺勾稽,尚谓宽典,可责授卫尉寺主簿。”
(2).查考核算。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九:“勾稽数多寡,必假布数清。”《明史·秦紘传》:“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 清 方苞 《礼部尚书陈公神道碑》:“公性沉静,其治事,勾稽文簿,终日不倦。”
梁苑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
同乐
一起欢乐
与民同乐
阳关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 ,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閶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解携
亦作“解擕”。1.分手;离别。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前蜀 韦庄 《赠云阳县裴明府》诗:“南北三年一解携,海为深谷岸为蹊。” 宋 范仲淹 《送欧伯起》诗:“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 信安 使君还旧溪,应对花卮惜解携。”
(2).指别离之人。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
见“ 解携 ”。
指日
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餐。” 明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大哉新 中国 ,指日富且强。”
鹍鹏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
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待时
谓等待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天地顺动,百度弗渝,待时而行,处顺以守。” 秦似 《比大和比小》:“所以这些枪,就静静躺在货架上,只好待时而沽。”
鸾凤
(1).鸾鸟与凤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西京杂记》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
(2).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 陈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汉》诗:“凄迷鸞凤同罹网,浩荡沧瀛阻远游。”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 太宗 尝以神笔赐 周 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卢储 《催妆》诗:“今日幸为 秦 晋 会,早教鸞凤下妆楼。”
(5).比喻夫妇。《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参见“ 鸞凤和鸣 ”。
卑栖
谓居于低下的地位。 唐 皇甫冉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调补无高位,卑栖屈此贤。” 宋 范仲淹 《西溪书事》诗:“卑栖曾未託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
访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访戴”。 唐 皇甫冉 《刘方平西斋对雪》诗:“自然堪访 戴 ,无復《四愁》诗。”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 谢 家娇女,正笑倚栏干,欲拈丽句。访 戴 舟迴,襟怀多半为伊阻。”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剡溪
水名。 曹娥江 的上游。在 浙江 嵊县 南。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 。” 明 许时泉 《午日吟》:“我是箇 子猷 乘兴到 剡溪 ,你似箇 远 老忘情过 虎谿 。”参阅《太平寰宇记》卷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