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嵩潘子明

作者:张仲深 朝代:元代

挽大嵩潘子明原文

徽懿君家秉,由来积德门。

地饶山水富,望重里闾尊。

礼貌今宜范,仁心夙所敦。

浮名焉肯绊,壮节自高骞。

施予财无靳,传承业愈蕃。

片言安泰华,众誉越玙璠。

序塾贤才萃,斋庐圣像存。

菑畬储足膳,鼎俎胙馀膰。

茂迹镌丰矿,华题照旭暾。

不惟来远迩,且复育儿孙。

谊重通家好,情深奕世婚。

朱唇歌白苧,金炬倒清樽。

缱绻方符辙,幽明忽异辕。

青山封马鬣,玉井讶猊蹲。

征旐西风梦,灵舆夜月魂。

声华虽已息,嗣叶自重繁。

茅酒𣂏三酹,芜词些九原。

涕零满衰草,声出不能吞。

诗词问答

问:挽大嵩潘子明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问:挽大嵩潘子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挽大嵩潘子明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张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仲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七部

参考注释

徽懿

美好。 宋  王禹偁 《为宰臣上尊号表》:“臣等大胜不愿,敢固请上尊号曰:‘法天崇道文武皇帝’。庶得将顺谦冲之旨,惟新徽懿之名,免使圣朝有兹闕典。”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由来

(1)

(2) 事情发生的原因

(3) 历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

由来已久

积德

为求福而做好事(迷信)

积德行善

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望重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 刘景素 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 唐  周贺 《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 远师 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

里闾

(1).里巷;乡里。《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还故里閭,欲归道无因。”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艷照里閭。” 叶圣陶 《穷愁·倚闾之思》:“厥后道出 齐  鲁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2).指乡里友人。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閭。”《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里閭相劝,族党相规。”

(3).泛指民间。 唐  韩愈 《钱重物轻状》:“所贵緡货通行,里閭宽息。” 宋  苏轼 《谢贾朝奉启》:“首隆学校之师儒,次访里閭之耆旧。”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大抵由 汉 时里閭书师所见隶书,传授其徒。”

礼貌

(1).以庄肃和顺之仪容表示敬意;尊敬。《孟子·告子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赵岐 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孟子·离娄下》:“ 公都子 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赵岐 注:“又礼之以颜色喜悦之貌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寄信之人,乃 唐 朝侍御史。你须要礼貌他,不可妄自尊大。”

(2).今指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恭敬谦虚。如:礼貌待客是商业服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

仁心

仁爱之心。《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宋  司马光 《马病》诗:“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栈频。”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烛到天明。他一点仁心认得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所奏极是,真真天父爱善恶恶,慈祥审慎之仁心也。”

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壮节

壮烈的节操。《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薛安 ﹞收 就 於 钱唐县 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就 慷慨直辞,色不变容…… 安 深奇其壮节,即解械,更与美谈,表其言辞,解释郡事。”《三国志·魏志·吕布臧洪传论》:“ 陈登 、 臧洪 并有雄心壮节, 登 降年夙陨,功业未遂, 洪 以兵弱敌彊,烈志不立,惜哉!” 唐  白居易 《汉将李陵论》:“设使 陵 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心赏延於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高渐离击筑》诗:“壮节悲迟暮,羈魂迫固穷。”

高骞

(1).高举;高飞。 宋  陆游 《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诗》:“下入裂坤轴,高騫插青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一带峭壁高騫。”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俟数极时通,那时奋发任高騫。”

(2).比喻隐退。 明  高启 《始归园田》诗之一:“岂欲事高騫,居崇自难任。” 清  龚自珍 《尊史三》:“若夫高騫远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隐矣,焉用文之?”

(3).高超不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僧术》:“才情颇赡,夙志高騫。” 清  无名氏 《亡国恨·生祭》:“他风骨高騫,品谊沉潜,不愧世界青年。”

施予

见“ 施与 ”。

承业

(1).遵命从事。《国语·晋语七》:“辱君之允命,敢不承业。” 韦昭 注:“承,奉也。业,事也。”

(2).继承先代的基业。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为人子者,致孝以承业。”《魏书·刑罚志》:“ 平文 承业,绥集离散。” 唐  孔戣 《为崔大夫贺册皇太子状》:“陛下积德承业,光有天下。”

片言

简短的文字或语言

泰华

(1). 泰山 与 华山 的并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夏桀 之居,左 河  济 ,右 泰  华 ,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 汤 放之。” 宋  辛弃疾 《临江仙·戏为山园苍壁解嘲》词:“有心雄 泰  华 ,无意巧玲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斯真 泰  华 两峯,同标峻絶矣。”

(2).即 华山 。 明  杨基 《送魏万之安西》诗:“云散岳莲开 泰  华 ,月寒郊树隐 新丰 。”

众誉

众人的称赞。《后汉书·崔駰传》:“当 尧  舜 之盛世,处光华之显时,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众誉,弘 申伯 之美,致 周  邵 之事乎?”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 尧 之闻 舜 也以众誉,及其任之者则以心之所自见;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 文王 乎!”

玙璠

美玉

玉不雕,玙璠不作器。——《法言·寡见》

贤才

亦作“ 贤材 ”。才智出众的人。《书·咸有一德》:“仕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论语·子路》:“ 仲弓 为 季氏 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刘宝楠 正义:“贤才,谓才之贤者。”《晋书·刘弘传》:“ 弘 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敍用。”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材有抑而未用。”《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令戒飭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 章炳麟 《辨诗》:“至於哀窈窕,思贤材,言辞温厚,而蹈厉之气存焉。”

斋庐

斋祀的庐舍。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故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圣像

(1).特指 孔子 的画像。 清  左暄 《三馀偶笔·圣像》:“若 孔圣 之有画像其来已久, 汉孝景 时,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 韩 勅修孔庙后碑,立于 桓帝  永寿 三年,而碑中有改画圣像之语。”

(2).尊称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纪三》:“﹝三月﹞乙卯, 建安军 铸 玉皇 、 圣祖 、 太祖 、 太宗 尊像成,以 丁谓 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

(3).指各种宗教或民间所崇奉的画像和偶像。 前蜀  杜光庭 《道教灵验记·果州开元观验》:“又於 白鹤山观 掘地得铁数万斤,铸三尊铁像,仅高二丈,今谓之圣像,远近祈祷,立有徵验。” 郑振铎 《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着圣像,各有一张奇形的椅子,预备牧师们听忏悔者自白时用的。”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二:“青年们到 三仙姑 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

菑畬

1.耕耘。

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鼎俎

(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周礼·天官·内饔》:“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 郑玄 注:“取於鑊以实鼎,取於鼎以实俎。实鼎曰脀,实俎曰载。”《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陈,籩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几?’”

(2).泛称割烹的用具。《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唐  杜甫 《冬狩行》:“有鸟名鸜鵒,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必探求珍异,罗於鼎俎之前,竞新其味。”

(3).割烹。《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周书·晋荡公护传》:“有 李安 者,本以鼎俎得宠於 护 ,稍被升擢,位至膳部下大夫。” 宋  叶适 《治势上》:“虽然,鸟高飞於重云之上,鱼深游於潜渊之下,而皆不免有鼎俎之忧。”

不惟

(1).不仅;不但。《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不惟桑贱穀芄芄,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过了一天又一天,到现在不惟没等到,村里关于他们的风言风语倒渐渐听不到了。”

(2).岂非。《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为戮於 晋 , 王叔 负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3).不思虑。《书·酒诰》:“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传:“不念自息。”《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视明听聪,靡事不惟。” 李善 注引《字林》:“惟,思也。”

远迩

犹远近。《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邇。” 孔 传:“不畏大毒於远近。”《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后汉书·朱暉传》:“宪度既张,远邇清壹。”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一:“欢欣之声,达於远邇,可谓盛矣。” 清  朱琦 《感事》诗:“ 粤 人竞啖吸,流毒被远邇。”

且复

犹言姑且再。《庄子·应帝王》:“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復相之。”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还其私。” 宋  陆游 《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诗:“牵萝且復补茅屋,饭豆何妨羹芋魁。” 明  刘基 《刘宗文菜窝遣兴》诗:“且復擷其蔬,独酌慰衰晚。”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通家

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

通家之好

奕世

累世,代代。《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后汉书·杨震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 李贤 注:“奕犹重也。”《宋书·孔琳之传》:“而传国之璽,歷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 宋  司马光 《宣徽惠穆吕公挽辞》:“奕世台衡贵,盈门紱冕荣。”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是故议院议员之法立,则奕世无失德之君。”

朱唇

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六:“动朱脣,发清商。”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四:“娇多爱把齐紈扇,和笑掩朱脣。” 元 徐琬 《沉醉东风·赠歌者 * 》曲之一:“金凤小斜簪髻云,注樱桃一点朱唇。”《宦海》第四回:“这位名士……生得白面朱唇,剑眉星眼。”

金炬

以金粉作饰的蜡烛。 元  袁桷  袁裒 《远游联句》:“摛文剪金炬,展采簇天仗。”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 江 左,文献中州灭没间;谁与诗场鬭金炬, 剑南 身后有 遗山 。”

清樽

见“ 清尊 ”。

缱绻

(1) 牢结;不离散

缱,缱绻,不相离也。——《说文新附》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诗·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尽缱绻。——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以后对饮对唱, * 缱绻。——《红楼梦》

幽明

(1).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易·繫辞上》:“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韩康伯 注:“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 宋  苏轼 《与钱济明》之三:“神药希代之宝,理贯幽明,未敢轻议。”

(2).指昼夜;阴阳。《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郑玄 注:“幽明者,谓日照昼,月照夜。”《史记·五帝本纪》:“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説,存亡之难。” 张守节 正义:“幽,阴;明,阳也。” 鲁迅 《<两地书>序言》:“﹝我们﹞所讲的又不外乎学校风潮,本身情况,饭菜好坏,天气阴晴,而最坏的是我们当日居漫天幕中,幽明莫辨。”

(3).指生与死;阴间与人间。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阴隔,梦魂徒尔为。”《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4).人与鬼神。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皇 唐 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咸熙。” 宋  王安石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絶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君感大德,无以相报,欲以妹子附为婚姻,恐以幽明见嫌也。”

(5).指善恶;贤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宋  曾巩 《蔡燡河南运判制》:“夫均通货食,使物有羡赢;审覈幽明,使人知劝畏。”

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马鬣

亦作“马鬛”。1.马鬃。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松有两鬛、三鬛、七鬛者,言如马鬛形也。”《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 怀恩 至 渭水 ,无舟,抱马鬣以逸,收散卒还 河东 。” 宋  陆游 《秋郊有怀》诗之四:“永怀 桑乾河 ,夜渡拥马鬣。”

(2).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唐  李白 《上留田行》:“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嘆 苕溪 渔艇,幽人孤往; 雁山 马鬣,弔客谁径。”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四:“ 贞姑 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 清  赵翼 《顾晴沙于惠山立诗冢》诗:“又如 幽  燕  悯忠寺 ,马鬛一坎聚烈义。”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阡愧 瀧冈 表,忧增马鬣卑。”

玉井

(1).星官名。参宿下方四颗星,形如井,故名。《后汉书·郎顗传》:“臣窃见去年闰月十七日己丑夜,有白气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数日乃灭。” 李贤 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晋书·天文志上》:“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浆以给厨。” 南朝  梁  谢举 《凌云台》诗:“势高陵玉井,临逈度 金波 。”

(2).井的美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玉井泓邃,灌溉匪休。” 唐  罗隐 《台城》诗:“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甌虽破虎曾争。” 宋  梅尧臣 《晨起》诗:“玉井传新汲,金炉换宿灰。” 清  朱彝尊 《七月晦日赐藕恭纪》诗之一:“白蒻金门教遍及,青泥玉井讶新淘。”

(3).指 太华山 上的玉井。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豁开你心上蒙,飞身到 太华 峯,看白莲开玉井,看白莲开玉井。”《水浒传》第五九回:“傍人遥指,云池波内藕如船;故老传闻,玉井水中花十丈。”参见“ 玉井莲 ”。一说指 华山 西峰之下的深潭。参阅 明  袁宏道 《华山后记》。

(4).即冰井。古代帝王藏冰之所。伏日以冰赐大臣。 唐  杜甫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诗:“思霑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 仇兆鳌 注:“ 陆翽 《鄴中记》:‘ 石季龙 於冰井臺藏冰,三伏日以赐大臣。’《后汉书》:‘ 瑯琊 有冰井。’” 唐  陆龟蒙 《子夜四时歌》之二:“金龙倾漏尽,玉井敲冰早。”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灵舆

亦作“ 灵轝 ”。1.神灵乘坐的车驾。《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广宣延,咸毕觴,灵舆位,偃蹇驤。” 颜师古 注:“神既毕饗,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驤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二:“ 夏后 乘灵舆, 夸父 为 邓林 。”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2).天子乘坐的革车。《文选·扬雄<羽猎赋>》:“撞鸿鐘,建九旒,六 * ,载灵舆。” 李善 注:“ 服虔 曰:灵舆,天子舆也。” 吕延济 注:“灵舆,革车也。”

(3).即灵车。《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孙晧 ﹞追諡父 和 曰 文皇帝 ,改葬 明陵 ……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 明陵 。” 唐  白居易 《唐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 播 等号护灵舆,以 永贞 元年十月二十五日,迁祔于京兆府 富平县  淳化乡 之某原,从吉兆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太后与帝举哀后苑,百官奉灵轝由 西华门 以出,用一品礼殯 洪福寺 。”

月魂

(1).指月亮;月光。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瓯》:“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之一:“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姐愿化月魂,幽光永照弟。”

(2).道家传说月中的 五夫人 。《黄庭内景经·高奔》“高奔日月吾上道” 唐  梁丘子 注:“《上清紫书》有吞月精之法:月初出时,西向叩齿十通,微呪 月魂 名。月中 五夫人 字曰 月魂 。”

声华

美好的名声;声誉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闲吟》

重繁

犹繁重。 唐  元稹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赠左散骑常侍裴公墓志铭》:“观察 福建 时,远俗佻剽,食税重繁,急则散去,绥则偷苟,持之五载不失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