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四·读陈其年乌丝词赋寄

作者:王士禄 朝代:清代

原文

屈指词人,咄咄唯髯,跋扈飞扬。

似波寒竟去,衣冠飒飒,烛昏欲醉,履舄茫茫。

红豆筵中,白杨斋外,哀艳无端互激昂。

凭人道,是秋坟唱苦,子野歌长。

廿年落拓名场。

便历落、嵚崎也未妨。

看弥生单绞,挝声慷慨,陈王芋蔗,舞态回翔。

儿女情深,风云气在。

同此牢愁一寸肠。

君毋让,信黠如顾虎,狂比袁羊。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其四·读陈其年乌丝词赋寄》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禄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王士禄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禄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阳韵

参考注释

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词人

(1).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卜居》、《渔父》,述 屈原 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製,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

(2).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予读 陈子昂 《感遇词》,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 金 赵秉文 《答李天英书》:“ 太白 、 杜陵 、 东坡 ,词人之文也。吾师其词,不师其意。”

(3).擅长文辞的人。指填词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这一首词乃是 宋 绍兴 年间词人 康伯可 所作。” 清 阮元 《王竹所词序》:“词人之作小令,以 五代 、 十国 为宗。守其派者,有 晏 氏父子、 欧阳公 、 张先 、 秦观 、 贺铸 、 毛滂 诸人。”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 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豪气也望尘却步。”

咄咄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跋扈飞扬

骄横放肆。 宋 王安石 《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清 王韬 《琉事不足辨》:“时挟其所长,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飞扬,已非一日。” 郭沫若 《归去来·到浦东去来》:“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 日本 资本家吗?”参见“ 跋扈 ”。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飒飒

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秋风飒飒

寒雨飒飒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红豆

(1) 相思子树的种子,色鲜红,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相思,也叫“相思子”

(2) 红豆树属植物的泛称

白杨

(1) 杨属的任一种,其特征是具有柔软而扁平的长叶柄,叶片能在微风中飘动或飞舞

(2) 银白杨的俗称

哀艳

文辞凄切而艳丽

自屈宋以降,为文者本于哀艳,务于恢诞,亡于此兴,失古义矣。—— 柳冕《与徐给事论文书》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激昂

振奋激励,激励;奋发昂扬

激昂大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言辞激昂

人道

(1) 以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等为原则的人事或为人之道

(2) 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天道”相对的概念。一般指人事、为人之道或社会规范

野歌

乡村歌曲。 宋 陆游 《雨晴》诗:“寒靄细分山远近,野歌相应路高低。” 宋 陆游 《道上见村民聚饮》诗:“野歌相和答,村鼓更击考。”

落拓

(1) 豪放;不受拘束

素小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北史·杨素传》

(2) 贫困失意

生往,令适卒,落拓不得归。——《聊斋志异·娇娜》

名场

(1).名流会聚之所。 唐 王勃 《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昔往 东吴 ,已有 梁鸿 之志;今来 西蜀 ,非无 张载 之怀。况乎践名场,携胜友。风月无几,琴酒俄乖。” 蒋青翊 注:“名胜之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所云 碧山堂 尚书者,即 东海 徐健菴 司寇,领袖名场者也。”

(2).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诗:“拟古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棠》:“既久困名场,时 马戴 佐 大同 军幕,为词宗, 棠 往謁之,一见如旧交。”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卷七九:“作诗非应举,何必就程式?热赶名场之人,岂有好诗好文哉?”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诗:“应笑 马生 多大志,最惭 韩子 逐名场。”

(3).泛指追逐声名的场所。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金 元好问 《伦镇道中见槐花》诗:“名场奔走竞官荣,一纸除书误半生。” 清 龚自珍 《歌哭》诗:“閲歷名场万态更,原非感慨为苍生。”

历落

(1) 参差不齐;疏落

天上疏星历落

(2) 仪态俊秀不俗

未妨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 宋 陆游 《夜闻雨声》诗:“未妨剩拥寒衾卧,赢取孤吟入断编。”

单绞

暗黄色的薄衣。《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 李贤 注:“ 郑玄 注《礼记》曰:‘绞,苍黄之色也。’” 唐 皮日休 陆龟蒙 《北禅院避暑联句》:“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

慷慨

(1)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慷慨就义

(2) 大方;不吝啬

慷慨解囊

陈王

指 三国 魏 曹植 。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 陈王 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唐 韩偓 《密意》诗:“经过 洛水 几多人,唯有 陈王 见罗袜。”

回翔

(1).盘旋飞翔。 汉 王褒 《九怀·昭世》:“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晋 傅玄 《秋兰篇》诗:“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南齐书·祥瑞志》:“十一月,虏国民 齐祥 归入 灵丘关 ,闻殷然有声,仰视之,见山侧有紫气如云,众鸟回翔其间。”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遥怜 上林 雁,冰泮也回翔。”

(2).徘徊;流连。 宋 苏轼 《奉和凝祥池》诗:“鸣鑾自容与,立马久回翔。” 元 范梈 《翰林杨仲弘诗集序》:“ 皇庆 初, 仲宏 与余同为史官,会时有纂述事,每同舍下直,已而犹相与回翔留署,或至见月,月尽继烛。”

(3).往返,往复。 宋 曾巩 《侍中制》:“某行蹈中和,学通古今,从容应物,有适用之材,慷慨立朝,多据经之论,比回翔於禁闥,遂更践於枢庭。” 明 李东阳 《送都御使陈公之南京诗序》:“公( 陈德政 )举 天顺 甲申进士,自吏部而南,专领刑狱,回翔郎署间久。”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郑三俊授中宪大夫》:“﹝ 郑三俊 ﹞性资恢杰,风操端庄,初以循良,进於留署,回翔守郡,敭歷宪司。”

(4).悠闲自适貌。 汉 王粲 《杂诗》之一:“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水间。” 清 王先谦 《朱梅崖溪音序》:“ 筠园 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谿上,其诚有所乐耶?”

亦作“廻翔”。1.盘旋飞翔;回旋。《楚辞·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踰 空桑 兮从女。” 南朝 梁 沉约 《咏湖中雁》:“白水满春塘,旅鴈每廻翔。” 清 蒲松龄 《蝗赋》:“或轩翥而竞去,或迴翔而顿止。”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2).指盘旋而行。 明 汤显祖 《游罗浮山赋》序:“从数羽衣人芟藴而上,鸟道三十餘里,迴翔眩视,草树飞走,光气有异,非所经识,意谓灵境。” 清 戴名世 《书许翁事》:“尝与余登高山,驰马直腾,迴翔上下,趫健如少壮。” 清 蒲松龄 《南山寿毕年伯母》诗:“八袠康强尚如昔,弛杖迴翔步高甬。”

(3).水回流。《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迴翔,水復流也。”

(4).回转;返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九:“一去 崑崙 西,何时復迴翔。”

(5).逗留;徘徊。《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军师进曰:‘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係四方;輜车直入无迴翔,六甲次第不乖行。’” 唐 无名氏 《白蛇记》:“二 * 曰:‘娘子住此之东,今先去矣,郎君且此迴翔,某即出奉迎耳。’” 明 徐渭 《又启诸南明侍郎》:“怜惜之心,或夺於顾忌;扶持之力,遂阻於迴翔。”

(6).指任职或施展才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西川 是宰相迴翔地。” 清 归庄 《左柱国光禄大夫路文贞公行状》:“已而里居,久之,復迴翔清署。”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前的社会组织,不能供他回翔。”

(7).反复。 清 戴名世 《与何屺瞻书》:“余读之,廻翔往復,不能释去。”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援鹑堂笔记》:“见壁间悬有 归有光 文,今之 欧阳子 也,迴翔雒诵,不能舍去。”

儿女情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风云气

(1).指变易无常的局势。 唐 杜甫 《中夜》诗:“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2).犹言英雄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士人·沉祖量》:“余谓柔情亦吾辈佳事,何至卑下委媟乃尔。此君虽有才名,其如风云气短何! 沉 未几以贫鬱早世。” 梁启超 《雷庵行》:“蛰龙起蛰万灵从,神州十载风云气。”

牢愁

忧愁,忧郁。《汉书·扬雄传上》:“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宋 刘克庄 《次韵实之春日五和》之二:“牢愁余髮五分白,健思君才十倍多。” 清 姚世钧 《饶州舟次独酌醉后放歌》:“乍晴乍雨天气换,一杯聊復消牢愁。” 茅盾 《追求》一:“他只能用他那一双倦于谛视人生的眼睛来倾吐胸中的无限牢愁。”

寸肠

(1).泛指胸臆,心间。 唐 韩偓 《感旧》诗:“省趋弘阁侍貂璫,指痤恩深刻寸肠。”《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而今无奈寸肠思,堆积千愁空懊恼。”

(2).指肠。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骨肉分离,寸肠割断。”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姐病故》:“姐病日篤,盖久痢积虚也。予日往视之,輒呼‘好兄弟’不止,予时寸肠割矣。”

(3).心事。 宋 柳永 《轮台子》词:“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