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郎中弟见寄原文
青春不与老相期,归雁声中数别离。折柳西城真旦暮,镜中白发已如斯。
诗词问答
问:次韵郎中弟见寄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问:次韵郎中弟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弥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弥逊名句大全
李弥逊次韵郎中弟见寄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青春
(1) 青年时代
壮丽的青春
(2) 也用于比喻
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
青春几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老相
谓相貌显得比实际年龄大。
归雁
亦作“ 归鴈 ”。大雁春天北飞,秋天南飞,候时去来,故称“归雁”。 汉 苏武 《报李陵书》:“岂可因归雁以运粮,託景风以餉军哉。” 汉 张衡 《南都赋》:“归鴈鸣鵽,黄稻鱻鱼。” 晋 陆机 《拟古》诗之十二:“飜飜归鴈集,嘒嘒寒蝉鸣。”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中数
(1).中气一周之数,即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 汉 郑玄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 孙诒让 正义:“《玉海·天文》引《三礼义宗》云:‘岁者,依中气一周,以为一岁;年者,依日月十二会,以为一年’……《月令》 孔 疏云:‘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朔数者,十二月之朔一周,总三百五十四日,谓之为年。此是岁年相对,故有朔数、中数之别。’”
(2).居中、折中之数。《汉书·律历志上》:“天之中数五。”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宋史·食货志下》:“祖宗旧制并 政和 新令,场务立额之法:併以五年增亏数较之。併增者,取中数;併亏者,取最高数。”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折柳
(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旦暮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暂的时间
吾攻赵,旦暮且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