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原文
自甘颜巷传家学,敢比虞庠觌国光。幸不北转求适楚,宁须挟策去游梁。
下承上覆期相庇,蒂固根深会益芳。
吾党未能冥一唯,为裁狂简斐然章。
诗词问答
问: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的作者是谁?答:吴儆
问:和金尚书棣华堂诗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儆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儆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甘颜
战国 秦 甘罗 和 春秋 鲁 颜回 的并称。两人皆少年英才。《通典·选举二》:“ 天监 中制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若有才同 甘颜 ,勿限年次。”
传家
(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虞庠
周 代学校名。《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虞庠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 周 立小学於西郊…… 周 之小学为 有虞氏 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或曰,虞庠有二义。《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灋” 清 孙诒让 正义:“案虞庠有二:一为大学之北学,亦曰上庠;一为四郊之小学,曰虞庠。《明堂位》云:‘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文王世子》云:‘书在上庠。’此大学之虞庠也。《王制》云:‘虞庠在国之西郊。’《北史·刘芳传》引《王制》西郊作四郊,与《祭义》注合,是也。此小学之虞庠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虞庠饰馆,睿图炳睟。” 唐 柳宗元 《四门助教厅壁记》:“ 周 人置虞庠於四郊,以养国老、教胄子。”
国光
本指国家的礼乐文物。后多指国家的威望和荣誉。《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於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后王有作,宣昭国光。” 鲁迅 《花边文学·谁在没落?》:“我们当欣喜于‘发扬国光’之后,还应该沉静一下。”
挟策
亦作“ 挟筴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2).胸怀计谋、建议。 明 宋濂 《<桂氏家乘>序》:“ 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3).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 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 ,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游梁
(1).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 ﹞以貲为郎,事 孝景帝 ,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 景帝 不好辞赋,是时 梁孝王 来朝,从游説之士 齐 人 邹阳 、 淮阴 枚乘 、 吴 庄忌夫子 之徒, 相如 见而説之,因病免,客游 梁 。”后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游 梁 之客,徒马疲而不能去; 兔园 之女,虽蚕饥而不自禁。” 宋 晏殊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诗:“游 梁 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明 何景明 《答雷长史》诗之三:“ 贾谊 功名终负 汉 , 马卿 辞赋尚游 梁 。” 清 张问陶 《独树店》诗:“ 宋玉 有怀仍忆 楚 , 相如 多病更游 梁 。”
(2).指斗拱结构中的梁上之梁。详“ 游极 ”。
上覆
(1).禀报;奉告。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小生姓 韩 ,名 翃 ,字 飞卿 ,烦你与小生在那娇娘根前道个上覆咱。”《三国演义》第六七回:“ 松 大喜,看了密书中言语,谓细作曰:‘上覆 魏公 ,但请放心,某自有良策奉报。’”《三侠五义》第四七回:“主簿回去,多多上覆阁臺,就説我这里即刻具本覆奏,并将 包兴 带回,且听纶音便了。”
(2).指屋面。 宋 韩琦 《定州新建州学记》:“ * 子之堂,以巨材坚壮不能摧挠,而上覆穿敝,泄落风雨。”
吾党
(1).我的同乡。《论语·子路》:“ 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邢昺 疏:“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
(2).犹吾辈,吾俦。 唐 贾岛 《石门陂留辞从叔謩》诗:“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 严复 《论世变之亟》:“究吾党之所为,盖不至於灭四千年之文物。”
(3).我们的政党。 孙中山 《在梧州对 * 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
一唯
(1).语出《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 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朱子语类》卷四一:“ 颜子 问目,却是初学时; 曾子 一唯,年老成熟时也。” 明 李贽 《寄焦弱侯书》:“观自言 回 死则亡,未闻有好学者,则 参 虽一唯,亦不得谓之好学矣。”
(2).谓完全听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 冯保 势虽张,然一唯 江陵 指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狂简
志向高远而处事疏阔。《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朱熹 集注:“狂简,志大而略於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笔不狂简而受駮议之荣,低眉垂翼而充奏劾之选。”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狂简昧大体,所依官长贤。”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小子翩翩皆狂简,结党欺名宦,风波动几番。”
斐然
(1) 有文采和韵味
斐然成章。——《论语·公冶长》
(2) 卓著,引入注目
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