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园契上赵尚书原文
乾坤到处是吾亭,机械从来未必真。覆雨翻云成底事,清风明月冷看人。
兰亭禊事今非晋,桃洞神仙也笑秦。
园是主人身是客,问君还有几年身。
诗词问答
问:书园契上赵尚书的作者是谁?答:常省元
问:书园契上赵尚书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机械
(1) 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
(2) 比喻拘泥于成规,刻板而不知变通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覆雨翻云
(1).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明 何景明 《长安大道行》:“薰天灼地期长久,覆雨翻云亦随手。”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奚奴閲人已久,儘识他覆雨翻云。”
(2).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宋 吴文英 《凤池吟·庆梅津自畿漕除右司郎官》词:“旧文书几阁,昏朝醉暮,覆雨翻云。忽变清明,紫垣敕使下星辰。” 廖仲恺 《黄金缕·自芦湖望富士山》词:“世事推迁浑不定,昔日烘烘,今日清清冷。覆雨翻云凭记省,海枯石烂惟君賸!”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清风明月
(1) 形容清闲无事
不妄交接,门无杂宾。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南史·谢晦传》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宋· 欧阳修《会老堂致语》
(2) 也作“明月清风”
兰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郁达夫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禊事
禊祭之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晋书·王羲之传》:“ 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 ,修禊事也。” 宋 张孝祥 《拾翠羽》词:“禊事纔过,相次禁烟追逐。” 元 王恽 《清明日锦堤行乐》诗:“浪説 兰亭 禊事修,年年春好 锦堤 游。”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人身
人的身体;亦指人的行为、名誉等,是法律意义上的名词
人身伤害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