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寅元旦原文
万爆鸣中九陌言,宫声祥应岁朝论。
三阳和淖临寅月,初旭闿披丽午门。
资始萝图钦御景,棣通玉烛庆调元。
贵山奉朔新驰使,泽共东风到处温。
诗词问答
问:戊寅元旦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戊寅元旦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戊寅元旦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
2. 音迓
参考注释
爆鸣
气体遇火发声
氢气有爆鸣的性质
中九
指农历每月初九日。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九为阳数,古人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十九日为下九。”
宫声
(1).五音中的宫音。也指宫声调。《管子·幼官》:“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礼记·月令》“其音宫” 汉 郑玄 笺:“季夏之气和则宫声调。”《宋书·乐志一》:“以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弦哥(歌)钟鼓金石之作备矣。”
(2).指乐曲。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於友人 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体也。”
祥应
祥瑞的先兆。《汉书·刘向传》:“考祥应之福,省灾异之祸,以揆当世之变。”《后汉书·马融传》:“雨露时澍,祥应将至。”
朝论
朝廷上的议论。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善政》:“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掌朝论。”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寅月
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初旭
日出时的阳光。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綵旗转初旭,玉座当祥烟。” 宋 梅尧臣 《金山芷芝二僧携茗见访》诗:“双锡忽来过,衣霜带初旭。”
午门
宫城的正门
午门会审
资始
(1).借以发生、开始。《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以万象之物,皆资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不失其宜,所以称大也。” 唐 刘禹锡 《谢裴相公启》:“出坎深之中,平路资始。”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其升降飞扬,莫之为而为万物之资始者,於此言之则谓之天。”
(2).指事物起始所凭借者。《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资始既正,守终又令。” 吕延济 注:“言始资正道,终有善名也。”
萝图
(1).罗列图籍。《淮南子·览冥训》:“援絶瑞,席萝图。” 高诱 注:“罗列图籍以为席蓐。一説,罗图车上席也。”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明玉镜以式九围,席萝图而御六辩。”
(2).指疆宇。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明史·外戚传·陈公》:“萝图肇开,鸿祚峩巍,日照月临,风行霆驰。”
棣通
通达,贯通。《汉书·律历志上》:“正月,《乾》之九三,万物棣通。”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棣谓通意也。”《宋书·礼志三》:“训深劭农,政高刑厝,万物棣通,百神荐祉。” 康有为 《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况今者四海棣通,列强互竞, 欧 美 之新政、新法、新学、新器,日出曹奏。” 章炳麟 《谢本师》:“如先生之棣通故训,不改 全 戴 所操,以诲承学,虽 扬雄 、 孔颖达 ,何以加焉!”
玉烛
(1).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尸子》卷上:“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 郭璞 注:“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烛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玉烛调元气,金枢运大钧。”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金甌仍未缺,玉烛又新调。”
(2).烛的美称。 唐僖宗 宫人《金锁》诗:“玉烛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3).比喻目光。 唐 曹唐 《病马》诗之一:“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烛斜。”
(4).乐律名。《隋书·律历志上》:“黄钟: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烛、调风。右黄钟一部,三十四律。”《旧唐书·音乐志三》:“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调元
(1).谓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唐 李益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诗:“调元方翼圣,轩盖忽言东。” 元 柳贯 《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夫自建官以来,由是而调元揆路,执法南端者,代不乏人。”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调元归保傅,预政戒中涓。”
(2).调理元气。 李东阳 《孝宗皇帝御书赞》引 明孝宗 《静中吟一绝》:“习静调元养此身,此身无恙即天真。”《红楼梦》第八十回:“ 王一贴 道:‘若问我的膏药……内则调元补气,养荣卫,开胃口。’”
奉朔
奉正朔。谓归顺臣服。 唐 苏颋 《贺封禅表》:“车书不及而来王,日月所临而奉朔。” 明 刘基 《瑞麦颂》序:“海外之邦,莫不遣使奉朔称臣,拜伏闕庭。”
驰使
(1).急驰出使。《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酈生 常为説客,驰使诸侯。”
(2).速派使者。《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北出师以讨强 胡 ,南驰使以誚劲 越 。” 宋 曾巩 《朝中祭钱纯老文》:“天子闻丧,驰使临视。”《英烈传》第二一回:“ 再成 查是 郑僉院 ,便驰使唤渠入帐。”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标签: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