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

作者:萧衍 朝代:南北朝

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原文

七彩紫金柱。
九华白玉梁。
但歌云不去。
含吐有余香。

诗词问答

问: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的作者是谁?答:萧衍
问: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萧衍的名句有哪些?答:萧衍名句大全

萧衍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书法欣赏

萧衍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书法作品欣赏
子夜四时歌 秋歌 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七彩

见“ 七采 ”。

金柱

(1).铜柱。《文选·卢谌<览古>》:“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李善 注:“《燕丹子》曰: 荆軻 拔匕首擿 秦王 ,决耳,入铜柱,火出。然铜有金,故称曰金柱。”《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於 襄国 起 太武殿 ……漆瓦、金鐺,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伎巧。” 前蜀 贯休 《送友人之岭外》诗:“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

(2).指太阳的光柱。 唐 杨巨源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诗:“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九华

(1).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旧称 九子山 。因有九峰如莲花,故改为今名。 唐 李白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序:“ 青阳县 南有 九子山 ,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加以 九华 之目。”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 九华 本名 九子 , 李太白 为易名。”主峰 天台峰 ,有 化城寺 、 百岁宫 、 回香阁 和古拜经台等古刹名胜,与 峨眉 、 五台 、 普陀 等山合称 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参见“ 九子山 ”。

(2).宫殿名。 后赵 石虎 建。《拾遗记·晋时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石虎 席卷西京,崇丽妖虐,外僭和鸞文物之仪,内修 三英 、 九华 之号。” 齐治平 注:“ 九华 ,宫名。”《清一统志》:“ 后赵 石虎 建,以三三为位,故谓之 九华 。”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晋 陶潜 《九日闲居》诗序:“余閒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於言。”

(2).花朵繁茂。喻妇德昭彰。 北周 庾信 《周仪同松滋公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标梅三实,无闕其时;夭桃九华,能修其政。”

白玉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

(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但歌

汉 魏 时无伴奏歌曲名。《晋书·乐志下》:“但歌,四曲,出自 汉 世。无絃节,作伎最先唱,一人唱,三人和。 魏武帝 尤好之。时有 宋容华 者,清彻好声,善唱此曲,当时之特妙。自 晋 以来不復传,遂絶。”

含吐

(1).谓调和。《淮南子·本经训》:“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2).孕育产生。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悠哉旷矣,宇宙之灵也……含吐万有,化育羣生。”

(3).形容出没,隐现。 唐 白居易 《三游洞序》:“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

(4).犹出入。比喻不相上下。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含吐 邹 枚 ( 邹阳 、 枚乘 ),方驾 陆 谢 ( 陆机 、 谢灵运 )。”

(5).谓吸气、吐气。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撝呵斗极迴,含吐 黄河 涨。”

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