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沙泉鹊梨古柳

作者:吴则礼 朝代:宋代

题沙泉鹊梨古柳原文

莫遣殊方一片飞,风光有底肯相遗。
含愁要作红雨去,绝恨独眠清昼时。
古井犹窥光灿灿,儒冠不道鬓垂垂。
鸟歌长日偏称意,办得唤人来朵颐。

诗词问答

问:题沙泉鹊梨古柳的作者是谁?答:吴则礼
问:题沙泉鹊梨古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则礼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则礼名句大全

吴则礼题沙泉鹊梨古柳书法欣赏

吴则礼题沙泉鹊梨古柳书法作品欣赏
题沙泉鹊梨古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殊方

(1).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2).远方,异域。 汉 班固 《西都赋》:“踰 崑崙 ,越 巨海 ,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唐 王维 《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鶯为旧国声。”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集殊方之货实,聚列国之商氓。”

一片

(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有底

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含愁

怀着愁苦。《管子·宙合》:“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 静子 似渐释其悲梗,尚復含愁注视海上波光。”

红雨

(1).红色的雨。《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 天宝 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2).落在红花上的雨。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红雨花上滴,緑烟柳际垂。” 清 袁枚 《春日杂诗》之一:“千枝红雨万重烟,画出诗人得意天。”

(3).比喻落花。 唐 李贺 《将进酒》诗:“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宋 晁端礼 《宴桃源》词:“洞户悄无人,空锁一庭红雨。” 清 黄景仁 《正月见桃花盛开且落矣》诗:“纷飞红雨欲漫天,不信东风此地偏。” 毛 * 《送瘟神》诗之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4).比喻女子落泪。 元 张可久 《朝天子·道院中碧桃》词:“泪弹红雨笑邻姬,同立苍苔地。”

(5).比喻鲜血溅洒。《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刃起时一片白云,血溅处满袍红雨。”

清昼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挥白杨刀,清昼杀讎家。”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 清 王贵一 《观仲儒熹儒煮茗》诗:“熏风破微炎,细雨洒清昼。”

古井

(1). 唐 孟郊 《列女操》:“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后因以“古井”比喻寂然不为外物所动之心。尤多用于守寡不嫁的妇女。 宋 苏轼 《临江仙》词:“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元 杨维桢 《漫兴》诗之三:“生来不识古井怨,唱得 后主 《后庭花》。” 鲁迅 《坟·寡妇主义》:“个个心如古井,脸若严霜。”

(2).喻指富孀和有私蓄的妓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路上行人,都嘖嘖称羡,都説不料这个古井叫他淘着……后来问了旁人,才知道凡娶着不甚正路的妇人--如妓女、寡妇之类--做老婆,却带着银钱来的,叫做‘淘古井’。”《廿载繁华梦》第三九回:“更有些风流子弟,当他是一个古井,志在兜结於他,希望淘得钱钞。”

光灿灿

发出耀眼的光芒

光灿灿的宝石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不道

(1)

不料

不道 * 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的罪名。——鲁迅《“友邦惊诧”论》

(2)

无道

大逆不道

垂垂

(1) 形容垂下、降下

(2) 渐渐

垂垂老矣

鸟歌

鸟鸣。 宋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诗:“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宋 朱熹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不用沙头双玉瓶,鸟歌蝶舞为君寿。”

长日

(1).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郑玄 注:“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 孔颖达 疏:“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北周 庾信 《周圆丘歌》之八:“乘长日,坏蛰户。” 倪璠 注:“又按《月令》‘仲夏’云:‘是月也,日长至。’《正义》曰:‘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太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长至也。’”一说指冬至。《孔子家语·郊问》:“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王肃 注:“ 周 人始以日至之月。冬日至而日长。”参见“ 长至 ”。

(2).漫长的白天。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令狐 相进 李远 为 杭州 。 宣宗 曰:‘比闻 李远 诗云:“长日唯销一局碁”,岂可以临郡哉!’” 宋 徐玑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緑阴。” 鲁迅 《彷徨·示众》:“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3).指整天、终日。 明 陈大声 《粉蝶儿·富文堂宴赏》套曲:“闲将緑綺弹,静把《黄庭》註;兰汤新浴,长日一尘无。” 明 袁宏道 《致兰泽云泽叔》:“身非木石,安能长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从所恶。”

(4).平时,经常。 唐 杜甫 《泛江》诗:“长日容杯酒,深江浄綺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长日频云乱,临时信孰传。”

偏称

最适宜;最合适。 唐 刘禹锡 《抛球乐词》之一:“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惟道生得箇庞儿美……偏称缕金衣。”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偏称,身在瑶臺,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

朵颐

亦作“朶颐”。1.鼓腮嚼食。《易·颐》:“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朵颐进芰实,擢手持蟹螯。” 理由 《高山与平原》:“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

(2).指突鼓的腮颊。 唐 贾岛 《颂德上贾常侍》诗:“自顾此身无所立,恭谈祖德朶颐开。” 宋 黄庭坚 《和曹子方杂言》:“朵颐论诗蝟毛张,龟藏六甲中有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恍惚见一人注视壶碊,状若朶颐,心知鬼物,亦不恐怖。”

(3).喻向往,羡馋。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於是观宝龟之象,心灭朵颐;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遂去家遁於 嵩山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举吏部》:“辛丑年, 浙江 吏部缺出,朵颐者凡数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