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原文
举世游方内,规规臆见拘。惟其全体大,所以四隅无。
矩絜岂能尽,轨同安有殊。
其崖谁见者,何岸可登乎。
固异管窥智,宁如斗绝区。
彼哉露圭角,毋乃小人儒。
诗词问答
问: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举世
整个人世;全世界
举世闻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方内
(1).指尘世。对“方外”而言。《庄子·大宗师》:“ 孔子 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 丘 游方之内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岂知圣人智周万物,才兼百行,若斯而已,与夫方内之士,有何异哉!” 宋 秦观 《三老堂》诗:“晚厌方内游,把袂访闲逸。”
(2).犹国内,域中。《史记·孝文本纪》:“方内安寧,靡有兵革。” 宋 朱熹 《壬午应诏封事》:“春秋未高,方内无事。”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近赖皇天悔祸,羣寮誓心,驱 刘石 于沙漠,勦 王敦 于方内。”
方枘。方形的榫子。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淳于髠 曰:‘方内而员釭,如何?’”
规规
(1).浅陋拘泥貌。《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闚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成玄英 疏:“规规,经营之貌也。”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三:“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宋 刘伋 《不如意》诗:“高轩与华冕,儻来亦如寄。规规必欲求,愈劳终不遂。” 清 郑燮 《靳秋田索画》:“昔人学草书入神……或观公主与担夫争道,或观 公孙大娘 舞 西河 剑器,夫岂取草书成格而规规效法者。”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善於观物者,能就个人之事实,而发现人类全体之性质;今对人类之全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人之知力相越,岂不远哉!”
(2).圆貌。多形容日月。 唐 蒋防 《姮娥奔月赋》:“冥冥睟容,规规皓质。” 唐 柳喜 《日浴咸池赋》:“势动云端,运规规而未止。”
惊恐自失貌。《庄子·秋水》:“於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成玄英 疏:“规规,自失之貌。”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今闻其将被召回国,且闻贵国政府即欲解散留学事务所,予等咸规规自失,且为贵国忧之。”
臆见
亦作“肊见”。1.个人的私见;主观的看法。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黄河》:“水之为迹,难明久矣,非深考博通,心知其详,固难以臆见决策举事也。” 明 方孝孺 《好古斋记》:“ 周 衰, 秦 汉 间,处士説客不知道术,各以其臆见为书。”《清史稿·儒林传二·戚学标》:“其部居错杂分合,类出肊见。” 徐念慈 《小说林缘起》:“余不敏,尝以臆见论断之:则所谓小説者,殆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其上乘者乎?”
(2).用为谦词,犹言浅见。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爰取昔日所藏,詮次成帙,附陈臆见,以当臚言,藉备异日史家之采择。”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租税以外国家之收入》:“啟超关於铁路政策稍有臆见,今不具详。”
惟其
表示因果关系,和“正因为”近似
惟其他还幼小,所以要多帮助他
全体
(1) 整个身体
全体炙之
(2) 指事物的全部
全体工作人员
全体演员
(3) 指某一集体中的全部人员
影响全体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隅
(1).四角。《礼记·檀弓上》:“蚁结于四隅。” 郑玄 注:“画褚之四角。”《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东南隅谓之窔” 宋 邢昺 疏:“此别宫中四隅之异名也。”
(2).四方;四周。《淮南子·原道训》:“经营四隅,还返於枢。” 高诱 注:“隅,犹方也。”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 秦 兼并,吞灭四隅。” 唐 白居易 《官舍内新凿小池》诗:“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管窥
从管中窥物,喻目光短浅,见闻不广
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后汉书·章帝纪》
管窥止寸耳
斗绝
(1).陡峭峻险。斗,通“ 陡 ”。《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 氐 人﹞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顷,四面斗絶。”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钟阜 之支陇隐隐而下,今行宫据其平处以临城市,城之前则逼山而斗絶焉。”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蛮陬地斗絶,极目天茫茫。”
(2).孤悬。《后汉书·窦融传》:“ 河西 斗絶在 羌胡 中,不同心勠力,则不能自守。”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辽东》:“ 锦州 声援梗阻,必出 石山站 绕 奉天 会城,崎嶇始达。於是 辽阳 斗絶,根本动摇。”
(3).犹悬殊。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夫贫富斗絶者,革命之媒。”
圭角
圭的锋芒有棱角,比喻人的言行奇特刻薄
初露圭角
毋乃
(1).莫非;岂非。《礼记·檀弓下》:“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汉书·董仲舒传》:“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 清 袁枚 《新齐谐·百四十村》:“ 周叟 颇喜饮,今不来卖薪,又不来称祝,毋乃病乎?”
(2).犹无奈。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品兰高下》:“虽有不韙之谓,毋乃地邇而气殊,叶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怀》诗:“君子守故辙,毋乃见者嗤。”
小人儒
指追求名望的儒者。一说指无远大见识,只追求眼前小功利的儒者。《论语·雍也》:“子谓 子夏 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邢昺 疏:“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则将以明道,小人则矜其才名。” 刘宝楠 正义:“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广狭异,不以邪正分。小人儒不必是矜名,注説误也。”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衰哉堪恨您小人儒,呜呼不识俺男儿汉。” 明 朱权 《荆钗记·觅真》:“弃旧怜新小人儒,亏心折尽平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