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原文
乌飞兔蹶春复秋,水流山峙今恒古。
有识不如无识高,拙者常逸巧者苦。
抱薰心焦,举旆心摇。
但怨薰旆,谁知自招。
蔽目非艰以两叶,塞聪亦易以双豆。
乌之雌雄尚不知,具曰予圣诚难救。
诗词问答
问:杂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杂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三
参考注释
飞兔
亦作“ 飞菟 ”。骏马名。《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 高诱 注:“飞兔、要褭,皆马名也。日行万里,驰若兔之飞,因以为名也。” 汉 应瑒 《驰射赋》:“羣骏笼茸於衡首,咸皆腰褭与飞菟。”《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譬若飞兔、流星,超山越海。” 李周翰 注:“飞兔、流星,神骏也。”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有识
(1).有见识。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讎於弱 薛 ,譬之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必不留行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时有识之士心独怪之,后遂因 何氏 倾没 汉 祚焉。” 元 孔齐 《至正直记·防微杜渐》:“有识之男子,必当絶之于始,慎勿使妇人姑息,伤大义也。” 郭沫若 《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壮年入贵族院,曾锐意于贵族院之改革, 日本 的有识者都以为这位贵公子是相当有为。”
(2).指有见识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后汉书·伏湛传》:“微过斥退,久不復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
(3).指成年或能晓事之年。《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 吕延济 注:“有识,自三十成立之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劝农》:“然余初有识时,尚见劝农旧扁于府署之门。”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及 夫之 有识而侍兄,先於 敞 者十餘年, 敞 所未及知而 夫之 知之。”
(4).佛教语。犹有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法宗》:“ 释法宗 , 临海 人。少好游猎,尝於 剡 遇射孕鹿,堕胎。鹿母御箭,犹就地舐子。 宗 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於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参见“ 有情 ”。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无识
不懂;无知。《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张预 注:“使人不可知也。”《荀子·法行》:“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杨倞 注:“无识者,不知天命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引《沙弥尼戒经》:“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
没有标记。识,通“ 誌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洪兴祖 补注:“识,音志。”
心焦
心中着急烦躁
自招
(1).自取;自致。《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復辞,自招凶祸。”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亶 掩泣而言曰:‘罪过自招,自灭自消,岂敢更将面目,来污圣朝。’” 宋 真德秀 《再守泉州劝农文》:“比之游惰废业,自取飢寒,放荡不谨,自招危辱者,相去远矣。”
(2).自己供认。《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刘爷 看了书吏所録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此皆 湖上笠翁 瞒人独做之事,笔机所到,欲讳不能,俗语所谓不打自招者非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许钦文 自名他的第一本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
两叶
犹两世。指父子两代。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一字不遗两叶之妙。”《旧唐书·经籍志上》:“昔 马谈 作《史记》, 班彪 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
塞聪
谓塞住耳朵,示不外听。《史记·李斯列传》:“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説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揜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諫説忿争之辩。”《汉书·东方朔传》:“黈纊充耳,所以塞聪。” 颜师古 注:“黈,黄色也;纊;绵也。以黄绵为丸,用组悬之於冕,垂两耳旁,示不外听。” 宋 曾巩 《洪范传》:“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天子端拱无为,塞聪而治。”
雌雄
(1) 雌和雄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乐府《木兰诗》
(2) 比喻胜败、高下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予圣
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 孔颖达 疏:“俱曰我身大圣,唯各自矜。” 朱熹 集传:“皆自以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