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瀑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观瀑原文

遥源引水来,遇峡悬流落。

不言听言观,圣意别有托。

听在音摐然,观于色澹若。

一动而一静,是理宜斟酌。

诗词问答

问:观瀑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观瀑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一

参考注释

遥源

遥远的源头。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遥源濬波,酌而不竭。”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 高阳 之子, 少典 之孙, 苍林 远遘, 若水 遥源。”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遥源窗难窥,盘石坦如磋。”

引水

(1) 见“引航”

(2) 开沟渠把水引过来

流落

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听言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郑玄 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 高亨 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 成王 幼少, 周公 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 宋 刘炎 《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 文帝 得之。”

圣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 * 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一动

(1).一次举动;一个行动。《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二程遗书》卷二四:“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 文王 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 三代 ,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汉 贾谊 《属远》:“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陈胜 一动而天下振。” 宋 罗大经 《鹤林雨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陈亮恢复之议》:“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触动。《朱子语类》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因心与理二,故一动便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见了丫鬟説出‘ 吕仙阁 ’三字,心中一动。”

(4).犹动輒。如:他一动就骂人。如:这孩子一动就哭。

斟酌

(1)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