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

作者:李弥逊 朝代:宋代

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原文

松盖筠幢护石门,净居尘间此间分。
不须更觅南行路,已向高峰见德云。

诗词问答

问: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的作者是谁?答:李弥逊
问: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弥逊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弥逊名句大全

李弥逊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书法欣赏

李弥逊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书法作品欣赏
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松盖

谓乔松枝叶茂密,状如伞盖。 唐 钱起 《登秦岭半崖遇雨》诗:“依巖假松盖,临水羡荷衣。” 唐 李山甫 《题李员外厅》诗:“高丘松盖古,閒地药苗肥。”

石门

(1). 春秋 鲁 城外门。《论语·宪问》:“ 子路 宿於 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2).借指贤者。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 石门 晨开,荷蕢疾贫,遁世隐居,竟不逢时。”《后汉书·蔡邕传》:“是故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石门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灵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輟流。”

(4).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拜为牙门将,属 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旧传》:“ 羌 於要厄作石门,於门上施牀,积石於其上,过者下石槌击之,无不糜烂。”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宾 ,南抵 云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处。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陕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东汉 的《石门颂》、 北魏 的《石门铭》最为著名。

尘间

人间。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之三:“无端却作尘间念,已被仙官圣得知。” 明 刘基 《题美人书红叶图》诗:“无人解识诗中意,天上尘间总是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 温 侧耳倾心,稍稍会其节奏。道人试使弹,点正疏节,曰:‘此尘间已无对矣。’”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二:“如果应用佛家的说法,这三个月的避暑生活,乃是一杯法水,洗尽尘间不净垢。”

此间

此地

此间已有传闻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见德

(1).受到恩德;感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君子之仕,行其道也。民未见德,唯诈是闻。”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臣之子愚,谓 知古 见德必容其非。”

(2).恩遇自己。《史记·苏秦列传》:“初, 苏秦 之 燕 ,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

显现恩德。《书·立政》:“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孔颖达 疏:“见其圣德於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处比户可封之世,难於售恩;当民穷财尽之秋,易於见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